时间: 2025-04-29 15: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0:04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
作者: 顾永年 〔清代〕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皇帝正在出征,正要去往遥远的西域。
一挥手就调动了百万大军,准备消灭敌人以便回家吃饭。
给士兵运送食物从关中出发,士兵们不再愁眉苦脸。
我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愿意尽自己所能在疆场上拼搏。
马革可以裹尸,行走间又何必怕怕呢?
忽然听到先慈的讣告,我心中一阵悲痛,几乎窒息。
全身软弱如绵,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官符催促得很快,同伴们也在催我。
有儿子在旁边立着,低头只是哭泣。
我长跪在地,向他表达我的心意,这次出征是我的责任。
女子也能上战场,难道男子就不应该吗?
我决心放弃儒生的身份,亲自拿起弓刀去参战。
骑马离去无影无踪,路旁的心情却是沉重。
远望无尽头,忍住悲声独自回家。
作者介绍: 顾永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风清新而富有豪情,常以历史和边疆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征战频繁的背景,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伤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士人的责任与悲痛。开篇即提到皇帝出征,气势恢宏,展示了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雄壮。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转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母亲的思念与哀痛,体现了士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一句,展现了诗人不畏生死、勇于献身的决心;而“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豪迈之气,又有深沉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回家的无奈与思念,收尾的“吞声独归宅”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对家庭的念念不忘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深刻揭示了士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责任的担当,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争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悲壮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士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私奉献与个人悲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哪个角色?
A. 皇帝
B. 大臣
C. 将军
诗人得知母亲去世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A. 高兴
B. 悲痛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巾帼”是指什么?
A. 男子
B. 女子
C. 士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