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5:10:04

诗句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0:04

原文展示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
作者: 顾永年 〔清代〕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白话文翻译

皇帝正在出征,正要去往遥远的西域。
一挥手就调动了百万大军,准备消灭敌人以便回家吃饭。
给士兵运送食物从关中出发,士兵们不再愁眉苦脸。
我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愿意尽自己所能在疆场上拼搏。
马革可以裹尸,行走间又何必怕怕呢?
忽然听到先慈的讣告,我心中一阵悲痛,几乎窒息。
全身软弱如绵,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官符催促得很快,同伴们也在催我。
有儿子在旁边立着,低头只是哭泣。
我长跪在地,向他表达我的心意,这次出征是我的责任。
女子也能上战场,难道男子就不应该吗?
我决心放弃儒生的身份,亲自拿起弓刀去参战。
骑马离去无影无踪,路旁的心情却是沉重。
远望无尽头,忍住悲声独自回家。

注释

  • 天子: 皇帝,对应古代最高统治者。
  • 西域: 指中国西部的边疆地区。
  • 一挥百万师: 一挥手就调动起百万大军,形容调兵遣将的气势。
  • 沐浩荡恩: 沐浴在皇帝的恩惠之下。
  • 马革可裹尸: 指战死后可以用马皮包裹尸体,强调战斗的凶险。
  • 先慈: 指作者的母亲。
  • 巾帼: 指女性,文中提到女子也可以参与战争。
  • 弃儒冠: 放弃读书人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永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风清新而富有豪情,常以历史和边疆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征战频繁的背景,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诗歌鉴赏

《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伤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士人的责任与悲痛。开篇即提到皇帝出征,气势恢宏,展示了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雄壮。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转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母亲的思念与哀痛,体现了士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一句,展现了诗人不畏生死、勇于献身的决心;而“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豪迈之气,又有深沉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回家的无奈与思念,收尾的“吞声独归宅”更是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展示了对家庭的念念不忘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深刻揭示了士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责任的担当,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子方自将: 指皇帝正在亲自带兵出征,展现其权威。
  2. 临边极西域: 描述出征的地点,强调其边疆的性质。
  3. 一挥百万师: 强调军队的庞大与调动的迅速。
  4. 灭此而朝食: 说明出征的目的,强调国家利益。
  5. 转饷出关中: 指后方支援,体现了后方对前线的支持。
  6. 士不苦饥色: 士兵们不再受饥苦,表现出军队士气的高涨。
  7. 我沐浩荡恩: 强调自己处于皇恩之下,心怀感激。
  8. 愿竭疆场力: 表达愿意为国家拼搏的决心。
  9. 马革可裹尸: 反映出战斗的严酷,士人已做好牺牲的准备。
  10. 行行何所怵: 强调自己的无畏与勇气。
  11. 忽闻先慈讣: 突然得知母亲去世,情感转折。
  12. 一恸气欲塞: 表达悲痛之情,几乎难以承受。
  13. 四体软如绵: 形容因悲痛而软弱的身体状态。
  14. 性命在呼吸: 生命脆弱,仅在一息之间。
  15. 官符火速催: 官府的催促,体现出战争的急迫性。
  16. 同伴相促逼: 伙伴们的催促,强调出征的紧迫。
  17. 有儿立身旁: 诗人儿子在旁,增添了个人情感的厚重。
  18. 垂头但哭泣: 儿子因失母而悲伤,情感共鸣。
  19. 长跪前致词: 表达出征前的郑重与责任感。
  20. 此行是儿职: 强调出征是自己的责任。
  21. 巾帼且从军: 表达女子也能上战场,性别平等的思想。
  22. 须眉宁弗及: 指男性也应承担责任,不可退缩。
  23. 结束弃儒冠: 下定决心放弃文人身份,亲自上阵。
  24. 弓刀亲自执: 自己亲自拿起武器,展现决心。
  25. 跃马去无踪: 骑马出征,消失在远方,象征不畏生死。
  26. 路旁心恻恻: 旁边的路让人心痛,加重离别的悲伤。
  27. 望眼远莫穷: 眼望远方,却无尽头,表现出无尽的思念。
  28. 吞声独归宅: 默默无声地回家,带着无尽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四体软如绵”,形容悲伤的身体状态。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强调出征的决心与悲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争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悲壮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士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私奉献与个人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天子: 权力与责任的象征。
  2. 西域: 远方与征战的象征。
  3. 马革: 生命与死亡的象征。
  4. 儿子: 家庭情感的象征。
  5. 弓刀: 战斗与勇气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哪个角色?
    A. 皇帝
    B. 大臣
    C. 将军

  2. 诗人得知母亲去世时的反应是怎样的?
    A. 高兴
    B. 悲痛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巾帼”是指什么?
    A. 男子
    B. 女子
    C. 士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
  • 《夜泊牛津》 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 同样以边境战争为题材,但更侧重于对士兵生活的描绘。
  • 《夜泊牛津》: 强调思乡之情,虽背景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永年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战争诗歌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题读书堂 到随园 七月三日夜坐 绿珠 雨中晚步 答陶云汀内翰赠诗 洋州 七烈行 竹枝词 梅坳题石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欠字旁的字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桂枝片玉 攴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高凤自秽 见字旁的字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蚊蟆 乐玩 金字旁的字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蜜荔枝 依头缕当 摇身一变 水准原点 狱货非宝 包含低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