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太平广记三首

《读太平广记三首》

时间: 2025-05-07 09:54:16

诗句

月下来过徵士门,可怜桃李尽能言。

其如苦畏春风暴,可为墙东植绛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4:16

原文展示:

月下来过徵士门,可怜桃李尽能言。其如苦畏春风暴,可为墙东植绛幡。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拜访隐士的门,可怜那些桃李树都能说话。它们如同害怕春风的暴烈,可以在墙东种植红色的旗帜。

注释:

  • 徵士:指隐士,古代有德行而不仕的人。
  • 可怜:可爱,值得怜爱。
  • 桃李:比喻年轻才俊或美好的事物。
  • 能言:这里指桃李树仿佛能说话,拟人手法。
  • 其如:如同,好像。
  • 苦畏:非常害怕。
  • 春风暴:比喻激烈的变革或冲击。
  • 可为:可以,能够。
  • 墙东:指隐士的居所。
  • 植绛幡:种植红色的旗帜,象征保护或避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约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选自《太平广记》,是一部宋代的大型小说集,张嵲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产生了创作灵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阅读《太平广记》后所作,通过对隐士门前的桃李树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月光下的隐士门和桃李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桃李树被赋予了能言的特性,这种拟人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显得生动而有情感。诗中的“苦畏春风暴”一句,既表达了桃李树对春风的畏惧,也隐喻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担忧。最后,诗人提出在墙东植绛幡,象征着寻求保护和安宁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下来过徵士门”:诗人夜晚拜访隐士的门,月光增添了神秘感。
  2. “可怜桃李尽能言”:桃李树仿佛能说话,拟人手法增添了诗意。
  3. “其如苦畏春风暴”:桃李树害怕春风的暴烈,隐喻对社会变革的忧虑。
  4. “可为墙东植绛幡”:建议在墙东种植红色旗帜,象征寻求保护。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桃李树赋予能言的特性,使其显得生动有情感。
  • 比喻:用“春风暴”比喻激烈的变革或冲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门前桃李树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增添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 桃李:象征年轻才俊和美好事物。
  • 春风暴:象征激烈的变革或冲击。
  • 绛幡:象征保护和避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徵士”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隐士 C. 学者 D. 商人 答案:B

  2. “可怜桃李尽能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3. 诗中的“春风暴”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变革 C. 战争 D. 疾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的《读太平广记三首》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嵲的诗更多了一层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太平广记》:了解张嵲创作背景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乞食逢故人 韶石舟中寄诸同学 咏流泉 怀任澹存园居 绝句 邻园 瓜洲渡江至银山寺访程鱼门 雨后板桥游眺 高座寺 咏橄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辈 皮字旁的字 包含泽的成语 垂手可得 水开头的成语 日月不可逾 六韬三略 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如凝脂 兰芷渐滫 灵草 用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呼卢喝雉 花花哨哨 浅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