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4:16
原文展示:
月下来过徵士门,可怜桃李尽能言。其如苦畏春风暴,可为墙东植绛幡。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拜访隐士的门,可怜那些桃李树都能说话。它们如同害怕春风的暴烈,可以在墙东种植红色的旗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约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选自《太平广记》,是一部宋代的大型小说集,张嵲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产生了创作灵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阅读《太平广记》后所作,通过对隐士门前的桃李树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月光下的隐士门和桃李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桃李树被赋予了能言的特性,这种拟人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显得生动而有情感。诗中的“苦畏春风暴”一句,既表达了桃李树对春风的畏惧,也隐喻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担忧。最后,诗人提出在墙东植绛幡,象征着寻求保护和安宁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门前桃李树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徵士”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隐士 C. 学者 D. 商人 答案:B
“可怜桃李尽能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中的“春风暴”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变革 C. 战争 D. 疾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