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2:04
立春郊行次唐玉潜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道人清事饭溪蔬,无酒闲愁已破除。
五夜雪声梅角底,一春烟景竹筇初。
园林芳信醒愁蝶,田野丰年入梦鱼。
冰下流泉清老耳,东风先已到郊居。
在那清幽的山间小溪旁,道人忙着做饭,食材是新鲜的蔬菜,没有酒的闲愁早已消散。
五个夜晚的雪声在梅树的角落里回荡,初春的烟景伴随着竹筇的开始。
园林里的花香传来,唤醒了愁绪如蝶般飞舞,田野丰收的梦境中鱼儿游弋。
冰层下的流泉清澈动听,春风早已来到这郊外的居所。
本诗中提到的“梅”与“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竹子象征正直与柔韧。诗中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开篇“道人清事饭溪蔬”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隐居者的闲适生活,清淡的饮食、没有酒的愁苦,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描写中,五夜雪声与春烟景的对比,表现了季节交替带来的变化与期待。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园林芳信醒愁蝶,田野丰年入梦鱼”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丰收的吉祥。最后两句则用“冰下流泉清老耳”和“东风先已到郊居”表达了春天的来临,泉水的清澈与东风的温暖使人感受到春的生气。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着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意象的生动性。比如“园林芳信醒愁蝶”中,“芳信”与“愁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丰收的愿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道人”指的是?
A. 修道之人
B. 农民
C. 商人
“五夜雪声梅角底”中的“梅角”指的是?
A. 梅花的枝角
B. 梅树的根部
C. 梅花的花瓣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表达愁苦
C. 描述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