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3:21
诗词名称: 玉华楼夜醮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楼,
玉华仙宫居上头。紫云澒洞千柱浮,
刚风八面寒飕飕,灵君宴坐三千秋。
蹻符飞行戏玄洲,下睨浊世悲蜉蝣,
桂旗偃蹇澹少休。知我万里遥相投,
暗蜩奏乐锵鸣球,浮黎空歌清夜遒。
参旗如虹欻下流,化为神灯烛岩幽,
火铃洞赤凌空游。谁欤蔽亏黯然收?
祷之复然为我留,半生缚尘鹰在韝。
岂有骨相肩浮丘?山英发光洗羁愁,
行迷未远夫何尤。笙箫上云神欲游,
揖我从之骖素虯。
在丈人峰前的山环绕之中,有五座城和十二座楼,
玉华仙宫就高居其上。紫色的云彩在洞中漂浮,
四面八方的寒风萧瑟,灵君在这里宴坐三千秋。
飞符在玄洲上嬉戏,俯瞰凡世的悲哀如蜉蝣,
桂旗轻轻飘荡,似乎没有多少停歇。
你知道我在万里之外遥遥相投,
暗夜的蝉鸣奏乐,锵然的乐声响起,清夜悠长。
参旗如虹,迅速下流,化作神灯照亮幽暗的岩洞,
火铃在赤色的洞中凌空游弋。
是谁在暗处收敛光芒?我祈祷之后,愿再次为我留下,
半生的尘世如鹰在弦上被束缚。
难道有骨相的肩上浮现小丘吗?山中的英华发光,洗涤我的忧愁,
若行迷未远,何必再忧?笙箫之上,云神欲游,
向我致意,驾驭那素色的龙。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其明,号澄江,苏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玉华楼夜醮》创作于夜间祭典的场合,结合了道教的祭祀文化,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尘世的感慨。此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道教的思想,呈现了人和自然、神灵的和谐关系。
《玉华楼夜醮》是一首描绘道教祭祀活动的诗歌,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诗中“丈人峰前山四周”开篇设定了一个雄伟的自然背景,接下来对“五城十二楼”的描述则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氛围。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高耸的“玉华仙宫”,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神秘的仙境。
在这幅画面中,紫云与千柱的浮现,刚风的寒冷,都暗示着一种超然的气息,灵君宴坐三千秋的描绘更是将人带入一种悠远的时空之中。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蹻符飞行戏玄洲”,表现了神仙的自由与欢愉,与下方“浊世悲蜉蝣”的对比,展现了人世的短暂与无常。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的不满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尤其在“半生缚尘鹰在韝”一句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对自然与神灵的描写,诗人在此寻求一种内心的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神灵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人对自由的追求。
选择题: 诗中“玉华仙宫”代表了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神仙的居所
C. 人间的繁华
D. 自然的美景
填空题: “丈人峰前山四周,中有五城十二楼,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蜉蝣”是形容生命短暂的生物。
对 /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