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画卷五首

《题画卷五首》

时间: 2025-05-07 17:13:39

诗句

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今夜一凉千万里,更无焦卷与尘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3:39

原文展示:

题画卷五首
作者: 范成大
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今夜一凉千万里,更无焦卷与尘埃。

白话文翻译:

夏天的云彩像泼墨一样,带来了雷声,坐在这里可以看到前山骤然降下的雨。今夜一阵凉意袭来,四处都没有焦卷和尘埃。

注释:

  • 暑云:指夏天的云,形容云层厚重。
  • 泼墨:形容云彩浓厚,像是泼洒的墨水。
  • 惊雷:突如其来的雷声,表示天气的变化。
  • 骤雨:指瞬间降下的雨。
  • 焦卷:指因炎热而干枯的卷轴,这里比喻文人心情烦躁时的书卷。
  • 尘埃:指灰尘,象征烦扰与不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骤雨”与古代诗人对自然天气变化的描写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夏日的一个午后,正值盛夏,作者在观察外界天气变化时,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开头两句,诗人以“暑云泼墨送惊雷”描绘了夏日雷雨来临的壮观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接下来的“今夜一凉千万里”,则转向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在雷雨来临后的清凉与舒适,似乎一切的烦恼都随着雨水的降临而消散。最后一句“更无焦卷与尘埃”,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结合,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种将外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暑云泼墨送惊雷:用“泼墨”形容云的浓厚,暗示天气的变化即将来临。
  2. 坐见前山骤雨来:描绘诗人坐在此地,看着前方山头雷雨骤然来临的情景。
  3. 今夜一凉千万里:感受到夜晚的凉意,似乎整个天地都变得清凉无比。
  4. 更无焦卷与尘埃:表达内心的宁静,没有了烦恼与尘世的杂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泼墨”形容云,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拟人:将天气变化形象化,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的雷雨变化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云:象征炎热与压迫感。
  • 惊雷:象征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力量。
  • 骤雨:象征清洗与解脱。
  • :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暑云泼墨送惊雷”中的“泼墨”比喻什么?
    • A. 云彩浓厚
    • B. 雨水多
    • C. 天气凉爽
    • D. 书卷焦干
  2. 诗中“今夜一凉千万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烦躁不安
    • B. 清新舒适
    • C. 愤怒烦恼
    • D. 迷茫无措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结合,描绘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与范成大的《题画卷五首》相比,杜甫的诗更侧重于雨水的滋润与生命的延续,而范成大则更强调雷雨来临时的震撼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州十咏其七·太湖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 其二 送僧文光 游庐山 送李纮殿院赴阙 其二 阅古堂诗 天平山白云泉 寄题溪口广慈院 斋中偶书 依韵酬周骙太博同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阒寥 长夜难明 鹿字旁的字 华辇 羊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深入骨髓 耳字旁的字 久蛰思启 不越雷池 馔玉炊金 包含聊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屏的词语有哪些 瓮瓦 失张失智 救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