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2:59
客至当饮酒二首
作者:王安石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墙阴下的人,闭门读书,思念自己一生的朋友,虽身处不同的山水,心却依然相连。他手杖着藤杖,走出柴荆,虽然没有马车,但内心却并不觉得孤单。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各自的趣味和志向不同,谈笑之间却难以愉快。古人的风范已不再追求,只有那浩荡的日月与我同在。客人来了,应该饮酒,日月无根,如同人生的短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变法”著称,提倡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政治、社会现象,情感深刻,富有哲理。
此诗写作于王安石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表现出对古人风范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
王安石的《客至当饮酒二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渴望。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开头两句“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读书环境,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彼此的心灵依然相通。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诗人用杖藜代替马车,象征着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他虽然没有华丽的交通工具,但内心的充实与安宁使他不觉得孤寂。接下来的“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境遇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尽管有谈笑,心灵的愉悦却难以实现。
最后两句“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在对古人追求的叹息中,诗人选择与朋友共饮,以酒解忧。日月无根,人生短暂,唯有此刻与友共饮,才是人生的真实与珍贵。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当下的珍贵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平生友”是指什么?
A. 一生的朋友
B. 古代诗人
C. 书籍
填空题:诗中“日月无根株”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谈笑能够完全愉快。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