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又呈中斋 其二

《又呈中斋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3:53:35

诗句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

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3:35

原文展示:

又呈中斋 其二
万里论心晚,相看慰乱离。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
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万里之外,心事已晚,互相凝视来慰藉这离乱的情感。丹砂已然化为尘土,璧玉也已破碎却仍未见黑色的污点。禾苗与黍米的梦境在西原的旷野中,日落时分的悲伤涌上心头。如今的文化已然消亡,期待来世再次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论心:谈心、交流心事。
  • 丹成:丹砂,铅汞炼成的颜色。
  • :美玉,象征美好事物。
  • :黑色,通常指污点。
  • 禾黍:指稻谷和黍米,象征丰收与希望。
  • 川原:河流和原野,指自然景观。
  • 斯文:文化、文雅之事。
  • 以为期: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相聚。

典故解析:

  • “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此句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寓意人生短暂和易逝的感慨。
  • “禾黍西原梦”:禾黍代表丰收与希望,而“梦”则带有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御元朝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寄托了他对文化和理想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深切思考与感慨。开篇“万里论心晚”,展示了远隔千里之处,心中的孤独和思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虽在,但因时局动荡而显得格外艰难。接着“丹成俄已化,璧碎尚无缁”,以丹砂和璧玉的比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变幻,诗人由此引发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反思。

“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则描绘出一种乡野宁静与肃杀对比的画面,禾黍的丰收与落日的悲伤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斯文今已矣,来世以为期”,直白地表达了对文化消亡的痛惜,但又寄托了对未来某日重聚的期待。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文天祥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他对国家、文化的忠诚与思考,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论心晚”:距离虽远,但心中思念已晚,暗示离愁别绪。
  2. “相看慰乱离”:互相凝视以安抚内心的乱离情绪。
  3. “丹成俄已化”: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暗喻人生的无常。
  4. “璧碎尚无缁”:破碎的璧玉仍无污点,强调即使破碎也要保持品德。
  5. “禾黍西原梦”:对丰收的美好憧憬,象征希望。
  6. “川原落日悲”:自然景象中蕴含着悲伤,反映内心的忧虑。
  7. “斯文今已矣”:文化的消亡,感叹精神的失落。
  8. “来世以为期”:对未来重聚的期望,尽管现实残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丹”、“璧”比喻人的理想与生命的珍贵。
  • 对仗:如“禾黍西原梦,川原落日悲”,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失落与希望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象征距离与思念。
  • :象征美好与珍贵。
  • :象征纯洁与完美。
  • 禾黍:象征丰收与希望。
  • 落日:象征生命的终结与悲伤。
  • 斯文:象征文化与精神的消逝。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里论心晚”是什么意思?
    A. 很晚才开始谈心
    B. 心中思念已久
    C. 远隔千里

  2. “禾黍西原梦”中的禾黍象征什么?
    A. 文化
    B. 丰收与希望
    C. 战争

  3. “斯文今已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文化消亡的痛惜
    C.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又呈中斋 其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者则通过怀古抒发个人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集》
  • 《李白诗文集》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征。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王右丞 送裴如晦宰吴江 和民乐 送可教僧归越 范饶州夫人挽词二首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谕鸥 采石怀古 送家挣寺丞知洛南 依韵和载阳郊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险谒 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鸟字旁的字 轻言寡信 慧士 三乡诗 楚楚不凡 无字旁的字 包含醺的词语有哪些 勃然大怒 黄字旁的字 哑子做梦说不清 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南粮 小字头的字 勿然 己字旁的字 高业弟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