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01
夸大帝传由,形容蹠侮丘。
仅饶聃禦寇,共载一虚舟。
这首诗通过夸大帝王的传说,描绘了一个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形象,然而却只能在形状上侮辱大地。即使有老子(即聃)来抵御外敌,最终我们还是只能共乘一只空虚的船。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俊,号景星,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抒发哲理。刘克庄的诗歌多受道家、儒家思想影响,常常融入个人的哲理思考。
《杂咏一百首》是刘克庄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人心惶惶的时代。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开篇,通过对帝王传说的描绘,揭示了权力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压迫。诗人用“夸大帝传由”来暗示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虽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却缺乏真正的实质和价值。接着,诗人用“形容蹠侮丘”来表达对自然的轻视,似乎在说,尽管位高权重,最终也不能征服自然或获得真正的尊重。而“仅饶聃禦寇”则暗示即使有老子这样的智慧者来保护自己,最终也难免与外敌同舟共济,陷入无力抵抗的境地。整首诗透出一种无奈与悲观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揭示了对权力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帝王传说的批判,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诗中提到的“聃”指的是谁?
“共载一虚舟”的意思是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探讨了什么?
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生态度的反省,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于权力与自然的对立,而陶渊明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