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1:03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在上元节的初始,我的草堂刚刚搭建,四周的溪流和山峦画得再美都不如这里。
曾经人们怜惜那位老翁失去了马匹,而现在我自己却高兴于知道哪里有鱼。
我苦于没有壮观的千间屋舍,难道就会辜负这辛勤耕耘的一束书籍吗?
种树十年仍未成材,这颗心却愿意留待百年之后。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以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的词风激昂、意象丰富,常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这首诗写于辛弃疾新居落成之际,表达了他对新居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反映出他在经历了战乱与人生波折后的淡泊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新居落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草堂经始上元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新生活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溪山画不如”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暗示自然之美胜过人造之美,体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中,诗人用“知鱼”来比喻自己的智慧与心境,表现出对人生的淡然与满足。接下来的“苦无突兀千间庇”,则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如对精神世界的珍视,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则是对时间的感慨与思索,诗人愿意为理想和追求付出时间,显现出他对生活的坚持与耐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辛弃疾的高远志向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新居生活的喜悦,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坚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人对新居的感受是:
A. 满意
B. 失落
C. 忧伤
“翁失马”的典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幸福
B. 人生无常
C. 财富
诗中提到的“种木”象征着:
A. 物质的追求
B. 理想的实现需要时间
C. 自然环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