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

《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

时间: 2025-04-28 09:01:03

诗句

问君家在离骚国,句里应含兰芷香。

邂逅宜春须小住,要期倾倒锦为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1:03

原文展示:

宜春道中赠邢公昭二首 赵蕃 〔宋代〕

问君家在离骚国,句里应含兰芷香。 邂逅宜春须小住,要期倾倒锦为囊。

白话文翻译:

请问您的家乡在离骚的国度,诗句中应蕴含着兰芷的芬芳。 在宜春偶然相遇,希望您能稍作停留,期待您倾尽才华,将诗篇装满锦囊。

注释:

  • 离骚国:指楚国,因屈原的《离骚》而得名,这里代指楚地。
  • 兰芷香:兰花和芷草的香气,比喻诗文的清新高雅。
  • 邂逅:偶然相遇。
  • 宜春: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
  • 倾倒:倾尽才华。
  • 锦为囊:比喻收集美好的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与同时代的诗人范成大、杨万里等齐名。这首诗是赵蕃在宜春途中偶遇友人邢公昭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蕃旅途中,他在宜春偶遇友人邢公昭,因对友人的才华和诗文造诣深感钦佩,故作此诗以赠。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诗文创作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首句以“离骚国”和“兰芷香”比喻友人的诗文,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次句以“邂逅宜春”为背景,邀请友人小住,期待其倾尽才华,将诗篇装满锦囊,充满了对友人的期待和对诗文创作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文艺术的无限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问君家在离骚国,句里应含兰芷香”:诗人以“离骚国”比喻友人的家乡,暗示友人的诗文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高雅,而“兰芷香”则进一步以兰花和芷草的香气比喻友人诗文的清新高雅。
  • 次句“邂逅宜春须小住,要期倾倒锦为囊”:诗人以“邂逅宜春”为背景,邀请友人小住,期待其倾尽才华,将诗篇装满锦囊,充满了对友人的期待和对诗文创作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离骚国”比喻友人的家乡,“兰芷香”比喻友人诗文的清新高雅,“锦为囊”比喻收集美好的诗文。
  • 拟人:诗中“倾倒”一词赋予了友人以人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赏友人的才华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诗文艺术的无限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骚国:比喻友人的家乡,寓意友人的诗文如同屈原的《离骚》一样高雅。
  • 兰芷香:比喻友人诗文的清新高雅。
  • 锦为囊:比喻收集美好的诗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离骚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A. 楚国 B. 齐国 C. 秦国 D. 赵国

  2. 诗中“兰芷香”比喻的是什么? A. 友人的家乡 B. 友人的诗文 C. 友人的才华 D. 友人的品德

  3. 诗中“锦为囊”比喻的是什么? A. 收集美好的诗文 B. 收集美好的画作 C. 收集美好的音乐 D. 收集美好的书籍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屈原《离骚》:了解楚辞的风格和特点。
  • 杨万里《小池》:体会宋代诗人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对比:

  • 屈原《离骚》与赵蕃此诗:比较楚辞与宋诗的风格差异。
  • 杨万里《小池》与赵蕃此诗:比较两位宋代诗人的不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了解宋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 《楚辞选注》:深入了解楚辞的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岩桂秋风南埭路 水调歌头·我生六十四 水调歌头·闰馀有何好 最高楼 浣溪沙(酴醿和狄相叔韵赠陈宋邻) 浣溪沙(许南叔席上) 浣溪沙 点绛唇(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 生查子(绍兴戊午姑苏郡斋怀归赋)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胆战心惊 流离失所 疑政 人来客往 鲁戈挥日 小字头的字 麦字旁的字取名推荐_麦字旁吉利汉字精选 一蹴而就 口字旁的字 户字加偏旁的字大全_户字加偏旁的汉字汇总 有魔力的字有哪些?探索汉字中的神秘力量 镇标 曰字旁的字 戺庭 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陈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陈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疑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疑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渴而穿井 四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