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行路难

《行路难》

时间: 2025-05-02 10:53:32

诗句

藕丝搓作线,可怜柔脆难胜绢。

忆昔与君期百年,亲怜欢爱终无倦。

侬弱易攀缠,还由君言多华艳。

方惊玉貌不如前,已见君心随颜变。

还君真珠双燕钗,免教入目增悲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32

原文展示

藕丝搓作线,可怜柔脆难胜绢。
忆昔与君期百年,亲怜欢爱终无倦。
侬弱易攀缠,还由君言多华艳。
方惊玉貌不如前,已见君心随颜变。
还君真珠双燕钗,免教入目增悲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柔弱的女子用藕丝编织的细线,感慨其脆弱难以与绢相比。她回忆起与爱人曾经约定的百年之好,亲密无间的欢爱之情,直到如今却没有一丝倦怠。她虽然身世弱小,容易被缠绕,却是因为对方的话语华丽而多变。如今感叹自己的容颜不再如昔,已见对方的心意也随着容貌的变化而改变。她将真珠双燕钗还给君子,以免再让自己在悲恋中增添忧伤。

注释

  • 藕丝:指莲藕的丝,柔弱且脆。
  • 搓作线:用藕丝搓成线,形象展现其脆弱。
  • 华艳:指华丽而艳丽的言辞。
  • 玉貌:美丽的容颜。
  • 真珠双燕钗:指一种装饰品,寓意珍贵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彦,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意象闻名。其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迁的时代,社会的动荡使得个人情感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在此背景下,感慨爱情的脆弱与变迁,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叹息。

诗歌鉴赏

《行路难》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复杂感受。前两句以“藕丝”与“绢”作比,突出了爱情的脆弱与无法承受的现实。接下来的回忆与期许,展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在描绘自己弱小身世的同时,也反映了对方的华丽与变幻,暗示着爱情本质的无常。最后,将“真珠双燕钗”还给对方,象征着对失去爱情的释然与自我救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悲伤,也有对爱情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藕丝搓作线:用藕丝编织成线,象征脆弱的感情基础。
    • 可怜柔脆难胜绢:感叹这脆弱的感情难以与绢的坚韧相提并论。
    • 忆昔与君期百年:忆起曾经与爱人约定的美好未来。
    • 亲怜欢爱终无倦:曾经的亲密与欢爱没有一丝倦怠。
    • 侬弱易攀缠:女子的弱小使得她容易被情感缠绕。
    • 还由君言多华艳:对方华丽的言辞让她感受到情感的复杂。
    • 方惊玉貌不如前:感叹自己的美貌已经不再。
    • 已见君心随颜变:发现对方的心意也随着容颜的变化而改变。
    • 还君真珠双燕钗:将爱情的象征物还给对方,象征放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藕丝与绢对比,展现爱情的脆弱。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赋予其生命。
    • 对仗:整首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爱情的易逝与无常,同时流露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意象分析

  • 藕丝:象征脆弱的情感基础。
  • 真珠双燕钗:象征珍贵的爱情与承诺。
  • 华艳的言辞:指爱情中浮华的表面,易使人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比喻脆弱情感的材料是: a) 绢
    b) 藕丝
    c) 玫瑰

  2. 诗人对往昔爱情的态度是: a) 忘却
    b) 怀念
    c) 讽刺

  3. 诗中提到的“真珠双燕钗”象征着: a) 财富
    b) 爱情的承诺
    c) 友谊

答案

  1. b) 藕丝
  2. b) 怀念
  3. b) 爱情的承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曾彦的《行路难》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展现了对失去的感情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脆弱与无奈,而后者则通过琵琶声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李白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巫山一段云 携杖上禅房山 巫山一段云 悼友 巫山一段云 前题 巫山一段云 巫山一段云 潇湘夜雨 巫山一段云 远浦归帆 巫山一段云 潇湘八景 平沙落雁 巫山一段云·寂照山月衔 巫山一段云 戒无明 巫山一段云 自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摄威擅势 团年 看人说话 黑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遁天倍情 特奇 投刃皆虚 嗣袭 一举两失 三豕渡河 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鸽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生财有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