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18
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
世事风波纷荡漾,变化无方何可状。
公旦金縢功罔判,伏波铜柱师何壮。
周王汉帝岂不明,谗言入耳心不谅。
骨肉天亲尚有疑,他人岂得无迁放。
生命飘蓬随所向,繁华谁保不凋丧。
何为坐叹行复嗟,郁陶终日忧讥谤。
忠诚与信实的人难以得到重用,反而常常受到他人的陷害和中伤。
世间的事情波诡云谲,动荡不安,变化无常,如此这般又如何表述呢?
公旦的金縢之功无人能辨,伏波的铜柱之师又是多么壮丽。
周王和汉帝难道不明白这些道理吗?谗言却进入了耳中,心中却无法理解。
即便是血肉相连的亲人之间尚且有猜疑,其他人又岂能不被迁徙和放逐?
生命如漂流的蓬草随风而去,繁华的事物又有谁能保证不凋零?
为何要在这里叹息和感慨呢?郁郁寡欢,整日担忧被人讥讽和中伤。
作者介绍:王廷陈,明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感慨,关注社会民生,风格深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时期,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繁华与凋零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无奈和焦虑。
《行路难五首 其四》通过对忠信与世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忠诚的品格因众人的嫉妒而难以得到重视,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悲哀。诗人以古今名将为例,表明即使是有能力的人,也难免受到谗言的侵害,显现出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批判。诗的最后几句,则将生命的无常与繁华的短暂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虚无的感慨。整体上,诗歌情感充沛,结构紧凑,语言凝练,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生命飘蓬”)、对仗(如“忠信不获显,众人害其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忠诚被忽视、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王廷陈的《行路难五首 其四》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批判,但前者更注重国破家亡的历史感,而后者则强调个人在社会风波中的无奈与困境。两者均体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