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56:23
行路难,难行路,黄榆萧萧白杨暮。枪竿岭上积雪高,龙门峡里秋涛怒。嵯峨虎豹当大关,苍崖壁立登天难。千车朝从赤日发,万马夜向西风还。鉴湖酒船苦不早,辽东白鹤归华表。夜雨空阶碧草深,落花满院行人少。世情翻覆如秋云,誓天歃血徒纷纷。洛阳争迎苏季子,淮阴谁识韩将军。行路难,难行路,白头总被功名误。高楼昨夜歌舞人,丹旌晓出东门去。子午谷,终南山,青松草屋相对閒。拂衣高歌上绝顶,请看人间行路难。
这首诗的题目是《行路难》,表达了行路的艰难和人生的曲折。开篇便指出行路的困难,描述了黄榆和白杨在傍晚时的萧瑟景象,接着描绘了枪竿岭上积雪的高度和龙门峡中秋涛的激烈。紧接着提到险峻的关隘,苍崖高耸,登上天难。然后说到早晨千车在阳光下出发,夜晚万马在西风中归来。接下来提到鉴湖的酒船不早,辽东的白鹤飞回华表。夜雨中空荡荡的台阶,碧绿的草深处,来访的人却寥寥无几。接下来反映了世态的变化如同秋天的云彩,誓言与血誓交错纷纷。洛阳在争相迎接苏季子,而淮阴却无人识得韩将军。最后又回到行路的艰难,白头之人总是被功名所误。高楼上昨夜歌舞的人,清晨的丹旌从东门出发。子午谷与终南山,青松草屋在一处闲适相对。最后以“拂衣高歌”上绝顶,提醒人们看看人间的行路之艰难。
乃贤,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自我表达和哲理性。
《行路难》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行路的艰辛,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化的感慨。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行路难》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句式,展现了行路的艰难和人生的复杂。开篇便以“行路难,难行路”点明主题,反复强调行路的艰辛,继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表现出人生路途的坎坷与无奈。
诗中“黄榆萧萧白杨暮”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人生的孤独与困境。接着,诗人通过对险峻山岭和怒涛峡谷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行路艰难的感觉。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地理的描写,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命运的无奈。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事的反思,诗人提到历史人物如苏季子与韩将军,表达出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尤其是“白头总被功名误”的感叹,揭示了功名利禄对人的误导和影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拂衣高歌上绝顶”结尾,虽然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但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向上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给人以力量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行路的艰难,反映出人生的不易和对功名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呼唤人们面对人生的挑战。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景观,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反复提到的“行路难”意指什么?
“苍崖壁立”主要描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洛阳争迎苏季子”反映了什么?
《庐山谣》与《行路难》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乃贤则更具沉思。
《春望》同样表达对社会动荡的感慨,杜甫的笔调更加沉重,而乃贤则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