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18
博览彊通千载事,
冥搜谬用一生心。
乾坤劫数有成毁,
风月性情无古今。
君似得吾之骨髓,
俗方求我以声音。
若非生处殊闽浙,
把臂相邀共入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广泛了解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诗人认为,历史的兴衰成败是由命运决定的,而风月的情感则是跨越古今的。作者感叹,若非生于不同的地域,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将更为亲近,可以共同享受田园的宁静。
“乾坤劫数”可能引申自《易经》中的阴阳变化,象征着宇宙间的自然法则与人事变迁的关系。而“风月性情”则可以与古代诗词中的“风花雪月”相联系,表达一种人性情感的永恒与不变。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恭,号仲明,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刘克庄的诗风清新,善用意象,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表达对朋友的情谊和对世俗的反思,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这首诗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人性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命运、情感的全面思考。开头两句“博览彊通千载事,冥搜谬用一生心”,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历史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接下来的“乾坤劫数有成毁,风月性情无古今”,则对比了历史的无常与人性情感的恒久,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深邃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认为若不是生于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会更加亲近。这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距离,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向往。“把臂相邀共入林”,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想与好友共度田园的宁静时光,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有层次,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情感的细腻,使得诗歌在哲理与情感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丰富内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博览”是什么意思?
诗人认为,“风月性情”是:
诗中提到的“把臂相邀共入林”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