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时间: 2025-05-04 04:26:30

诗句

酒中渍后香尤烈,笛里吹来韵更清。

此韵此香来处好,此时消得一凝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6:30

原文展示: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邵雍 〔宋代〕

酒中渍后香尤烈,笛里吹来韵更清。 此韵此香来处好,此时消得一凝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酒中浸泡后,梅花的香气更加浓烈;笛声吹奏出的旋律更加清新。这香气和旋律的来源美好,此刻让人沉醉于一种深情的凝视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渍:浸泡。
  • 香尤烈:香气特别浓烈。
  • 笛里吹来:指笛声中传来的。
  • 韵更清:旋律更加清新。
  • 消得:能够消受,这里指享受。
  • 凝情:集中情感,深情凝视。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赏梅时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投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描绘了与友人共赏梅花时的愉悦心情和对梅花香韵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邵雍与友人在城南张园赏梅时,通过酒与笛的媒介,表达了对梅花香韵的深刻感受和此时此刻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酒与笛的比喻,巧妙地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和笛声的旋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韵的深刻感受。诗中“酒中渍后香尤烈”一句,既展现了梅花的香气,又隐喻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和沉醉。“笛里吹来韵更清”则进一步以笛声的清新来比喻梅花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最后两句“此韵此香来处好,此时消得一凝情”,诗人将梅花的香气和笛声的旋律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梅花香韵的无限欣赏和此刻的深情凝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中渍后香尤烈:通过酒的浸泡,梅花的香气更加浓烈,这里用酒来比喻梅花的香气,增强了感官的体验。
  2. 笛里吹来韵更清:笛声中传来的旋律更加清新,用笛声来比喻梅花的韵味,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
  3. 此韵此香来处好:这香气和旋律的来源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韵的赞美。
  4. 此时消得一凝情:此刻能够享受这种美好的感受,诗人深情凝视,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酒和笛来比喻梅花的香气和旋律,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诗中“酒中渍后香尤烈,笛里吹来韵更清”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酒与笛的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韵的深刻感受和此时此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比喻梅花的香气。
  • 笛:比喻梅花的旋律。
  • 香:梅花的香气。
  • 韵:梅花的旋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梅花的香气? A. 酒 B. 笛 C. 茶 D. 风
  2.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梅花的旋律? A. 酒 B. 笛 C. 茶 D. 风
  3. 诗中“此时消得一凝情”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梅花的厌恶 B. 诗人对梅花的欣赏 C. 诗人对梅花的忽视 D. 诗人对梅花的疑惑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不畏艰难的品格。

诗词对比:

  • 邵雍的《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与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题材,但邵雍的诗更注重感官体验和情感表达,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梅花诗集》:收集了多位诗人以梅花为题材的诗作,有助于比较不同诗人的梅花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送腊茶答王和父)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西江月(十之十) 西江月(十之八) 西江月(十之三) 西江月 水调歌头(十之十) 沁园春(和吕洞宾) 题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铩羽而归 漏脯充饥 随者唱喁 仁者乐山 乙字旁的字 湛渍 甲壳 包含爽的词语有哪些 麻字旁的字 怀宠 歺字旁的字 包含万的成语 火伞张 沦浃肌髓 卜字旁的字 争议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