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晚晴四首

《晚晴四首》

时间: 2025-05-05 10:16:59

诗句

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见村墟生远烟。

满地蝉声争嘒嘒,连溪鹭影落翩翩。

旧时不负登临集,未老还为疾病缠。

赖得一晴供节物,未妨七字发孤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6:59

原文展示

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见村墟生远烟。满地蝉声争嘒嘒,连溪鹭影落翩翩。旧时不负登临集,未老还为疾病缠。赖得一晴供节物,未妨七字发孤妍。

白话文翻译

不知道林间稀疏的地方升起了新月,只看见村庄远处升起了炊烟。满地都是蝉声在争鸣,连着溪边的鹭鸟影子轻盈地落下。过去常常不负登高望远的聚会,还未老去却被疾病缠身。幸好有一个晴朗的天气来庆祝节日,不妨用七言诗来表达我孤独的美。

注释

  • 林薄:林间稀疏的地方。
  • 嘒嘒:蝉声。
  •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
  • 登临集:登高望远的聚会。
  • 节物:节日的事物。
  • 孤妍:孤独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晚晴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联“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见村墟生远烟”,以新月和远烟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颔联“满地蝉声争嘒嘒,连溪鹭影落翩翩”,通过对蝉声和鹭影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和画面感。颈联“旧时不负登临集,未老还为疾病缠”,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疾病的无奈。尾联“赖得一晴供节物,未妨七字发孤妍”,则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孤独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见村墟生远烟:作者不知道林间稀疏的地方升起了新月,只看见村庄远处升起了炊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2. 满地蝉声争嘒嘒,连溪鹭影落翩翩:满地都是蝉声在争鸣,连着溪边的鹭鸟影子轻盈地落下,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和画面感。
  3. 旧时不负登临集,未老还为疾病缠: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疾病的无奈。
  4. 赖得一晴供节物,未妨七字发孤妍: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孤独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拟人:“满地蝉声争嘒嘒”,将蝉声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不知林薄上新月,但见村墟生远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晚晴时分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展现了作者对孤独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远烟:象征着宁静和悠远。
  • 蝉声:象征着夏日的喧嚣和生命的活力。
  • 鹭影:象征着轻盈和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地蝉声争嘒嘒”中的“嘒嘒”指的是什么? A. 鸟声 B. 蝉声 C. 风声 D. 水声

  2. 诗中“赖得一晴供节物”中的“节物”指的是什么? A. 节日的事物 B. 节日的食物 C. 节日的装饰 D. 节日的活动

  3. 诗中“未妨七字发孤妍”中的“孤妍”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美 B. 孤独的人 C. 孤独的诗 D. 孤独的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暝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晚晴四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题灵台县东山村主人 承恩量移宰江邑,临鄱江怅然之作 题张公洞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袁江口忆王司勋、王吏部二郎中、起居十七弟 题道虔上人竹房 访韩司空不遇 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相残杀 王御 三贞九烈 友邦 解衣包火 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卖履分香 首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天诱其衷 臼字旁的字 吐开头的成语 高自标置 一锤定音 包含净的词语有哪些 点射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