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8:53
南冈北冈鸣鹁鸠,高田低田俱怒流。一蓑烟雨驾觳觫,老手犹在吾何忧。灯火半生书作崇,几欲送穷穷不去。吁嗟先生谁使汝,苦要革革换双屦。如闻双屦得有辞,向来弃我君何之。百无一成唯忍饥,胡不烂煮秋崖诗。岁晚相期亦不恶,莫更将书累牛角。并烦说似下邳侯,尔辈方当束高阁。
在南岗北岗的地方,鹁鸠在鸣叫,高高的田地和低低的田地都在发怒,水流汹涌。一身蓑衣在烟雨中驾着小船,纵然老手依旧,我又何必忧愁。灯火通明下,书页半生,写出的字迹愈发显得崇高,几次想要送走穷困,但穷困却总是缠绕不去。唉,先生啊,谁让你这样呢,偏要换掉这双鞋子。如果听说这双鞋子有了理由,那么你当初抛弃我去往何地呢?一事无成只能忍饥,何不将诗文煮成烂粥?岁末相约也不算糟糕,别再拿书累赘牛角了。烦请你说得像下邳的侯爵那样,你们这一辈子该好好束缚在高阁中。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虽无太多记载,但其诗作以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常表现隐逸生活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隐居生活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与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北冈的自然景象,结合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诗中鹁鸠的鸣叫和怒流的描绘,既有自然的生动形象,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烦忧。方岳以“蓑烟雨驾觳觫”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愿,仿佛在雨中小舟上,他的心灵得到了释放。
“灯火半生书作崇”一句,显示了诗人在书法和文学上的追求,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依然用文字来抒发思想,追求精神的富足。后面的“几欲送穷穷不去”则直白地表明了他与贫困的斗争,尽管努力尝试摆脱,但苦难却如影随形。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莫更将书累牛角”,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诗人希望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不愿被外物牵绊。在整体结构上,诗歌采用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灯火半生书作崇”指的是什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岳的诗更显现实的困扰与无奈,而王维则展现了更为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两者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