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4:39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
乌鹊栖我庭,将旦辄散去。
此岂厌所栖,亦以饮啄故。
一饥能驱人,扰扰无晨暮。
不然亦已矣,岂乐尘土污。
我有茆三间,自少鲜外慕。
力耕自足食,鸡豚亦可具。
晚虽误收召,疾走如脱兔。
六年枫林下,不知岁月度。
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
醉归每自笑,不负此芒屦。
平生爱方外,虽老冀有遇。
秋风送片帆,更上剡溪路。
我庭院里的乌鹊栖息,清晨时分就散去。
这难道是因为它厌倦了这里,也是为了觅食的缘故。
饥饿能驱使人,扰扰无宁静的晨暮。
不然也无所谓,难道乐意沾染尘土?
我有三间茅屋,自小鲜有外人光顾。
努力耕作自给自足,家里鸡和猪也能养活。
即使晚上误了收稻,依旧像兔子一样迅速奔跑。
在这枫树林下已六年,不知岁月流逝。
身体尚且强健,喝酒时随意游走山间。
醉归时常自笑,未辜负这双草鞋。
一生喜爱追求隐逸,虽然年老仍希望有机遇。
秋风送来一叶小舟,继续向剡溪的路上行。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浙江绍兴。他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而闻名,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是他在田园生活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是一首反映陆游晚年心境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庭院里的乌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乌鹊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更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陆游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他所提到的“饮啄故”,暗示了人类对于生存的本能需求。诗人用“饥能驱人”来反映生活的无奈,同时又对纷扰的尘世表示了不屑。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写了自己的田园生活,表示自己自给自足,过着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在诗的后半部分,陆游通过“醉归每自笑”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尽管岁月已逝,身体渐老,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的结尾提到“秋风送片帆”,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厌倦,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诗人虽年老但依然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诗中乌鹊的鸣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无情
B. 人生的无奈
C. 生活的烦恼
D. 内心的宁静
陆游在诗中表现了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田园生活
C. 城市的繁华
D. 诗歌创作
诗中提到的“剡溪”象征什么?
A. 过去
B. 理想的归宿
C. 现实的烦恼
D. 家乡
陆游与王维的田园诗作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陆游更强调生活的实际和内心的豁达,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宁静和超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