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9:59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作者:李白
河伯见海若,傲然夸秋水。
小物昧远图,宁知通方士。
多君紫霄意,独往苍山里。
地古寒云深,岩高长风起。
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
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
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
鼎湖梦渌水,龙驾空茫然。
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
人烟无明异,鸟道绝往返。
攀崖倒青天,下视白日晚。
既过石门隐,还唱石潭歌。
涉雪搴紫芳,濯缨想清波。
此人不可见,此地君自过。
为余谢风泉,其如幽意何。
河伯见到大海,傲然自夸秋水的宽广。
小小的事物妄图远大的目标,怎能理解通达的方士。
多君心怀紫霄的志向,独自前往苍山深处。
大地古老,寒云深邃,岩石高耸,长风呼啸。
刚登上翠微岭,又在金沙泉处停歇。
踩着青苔,清晨霜滑,玩弄波光,傍晚月明。
饮下石下的泉流,结着藤萝,宿在溪烟之中。
在鼎湖梦见清澈的水,龙驾在空中恍惚无边。
早晨行经子午关,却发现山路遥远。
拨动琴弦听霜猿的叫声,熄灭蜡烛享受星光晚餐。
人烟稀少,鸟道已断绝往来。
攀上崖壁仰望青天,俯视白日渐夕。
经过石门隐蔽处,还在唱石潭之歌。
踏雪采摘紫色的花,洗濯衣袍想起清澈的波浪。
此人无法见到,此地君自路过。
为我感谢这风与泉水,其幽静意境何其深远。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游历终南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李白的《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的诗。诗开篇以“河伯见海若”引入,展现出一种傲然自得的姿态,仿佛在讽刺那些小人物对大目标的无知与自负。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如“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在这里,李白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心境。
随着诗的深入,李白的情感愈加浓烈。他通过“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描绘了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尤其是“攀崖倒青天,下视白日晚”,展现了他高远的志向与不羁的个性。最后,诗人感慨“此人不可见,此地君自过”,似乎在表达一种孤独的哲思,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朋友的怀念。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和个性化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李白那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诗仙”的风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探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的《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主要表达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紫霄”象征什么?
“拂琴听霜猿”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