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桃源洞

《桃源洞》

时间: 2025-04-30 20:42:16

诗句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

采芝昔有秦人隐,歌凤今无楚客狂。

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16

原文展示:

流水桃花出洞香,通津不用问渔郎。
采芝昔有秦人隐,歌凤今无楚客狂。
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
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

白话文翻译:

流水边的桃花散发着芬芳,过渡的水道不必询问渔夫。
昔日的秦人隐士曾在此采摘灵芝,今天却没有楚地的客人狂歌。
仙鹤在霓裳中翩翩起舞,山中鹿儿衔着果实献上仙酒。
我也知道这个地方适合游乐,刘阮何必去异乡呢?

注释:

  • 桃花:象征美丽与春天,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
  • 通津:渡水的地方,指水路。
  • 渔郎:渔夫,指在水边生活的人。
  • 采芝:采摘灵芝,传说中能延年益寿的草药。
  • 秦人:指秦朝的隐士,常与道教的隐逸生活相关。
  • 楚客:指楚地的文人或歌手。
  • 霓裳:指仙鹤的舞姿,形容其优雅。
  • 仙觞:指神仙的酒杯,象征高雅生活。

典故解析:

  • 刘阮:指刘伶和阮籍,两位著名的道家隐士,常被后人用来象征隐逸生活与自由自在的态度。
  • 歌凤:指古代诗歌中的美好意象,象征高雅的文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富有山水田园气息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桃源洞》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许多文人开始向往隐逸生活,寻找心灵的宁静。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桃源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桃源洞》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通过描绘桃花流水、隐士生活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流水桃花出洞香”,以明朗的色彩和清新的气息引入,诗人用自然之美来烘托桃源的幽静与和谐。接着“通津不用问渔郎”,暗示了这种隐逸生活的自得其乐,不需要外界的干扰。

诗中提到“采芝昔有秦人隐”,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的风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歌凤今无楚客狂”则反映了对当下社会的某种失落感,似乎在暗示,现代的喧嚣使得人们失去了那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后半部分“鹤舞霓裳供逸兴,鹿衔山果荐仙觞”,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仙境,仙鹤与鹿的形象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美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最后一句“也知此地堪游乐,刘阮何须到异乡”,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提出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强调了在美好自然中生活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桃花出洞香:描绘出桃花与流水的自然景象,渲染出清新、芬芳的氛围。
  2. 通津不用问渔郎:意指通往桃源的水路畅通,似乎暗示此地的宁静不受外界打扰。
  3. 采芝昔有秦人隐:提到古代隐士的事迹,营造出一种悠久的历史感。
  4. 歌凤今无楚客狂:表现出对当代文化气息的反思与失落。
  5. 鹤舞霓裳供逸兴:仙鹤的舞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鹿衔山果荐仙觞:山中鹿儿献果,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和谐。
  7. 也知此地堪游乐:强调这个地方的美好适合游乐。
  8. 刘阮何须到异乡:引申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在桃源生活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流水比作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仙鹤与山鹿赋予了人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希望寻求内心宁静与满足的愿望,强调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生活。
  • 流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 隐士:象征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鹤与鹿:代表高雅与自然和谐的意象,带有吉祥的寓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采芝昔有秦人隐”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汉人
    B. 秦人
    C. 唐人
    D. 宋人

  2. “鹤舞霓裳”中的“霓裳”指的是什么?
    A. 舞蹈的服饰
    B. 清晨的露水
    C. 仙女的衣裳
    D. 太阳的光芒

  3. 诗的最后一句“刘阮何须到异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向往远方
    B. 对异乡的渴望
    C. 赞美故乡的美好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by 陶渊明:描绘理想社会的名篇,风格与《桃源洞》相似。
  • 《渔歌子》by 张志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by 陶渊明:同样展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归隐的愿望。
  • 《山中问答》by 王维: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思考,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亨研究》
  • 《陶渊明与桃花源的文化意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宛溪柳(六么令) 小重山(四之二) 题杨子王辂故居清轩 生查子三首 其一 愁风月 晚泊长芦有怀历阳金陵朋好 答陈传道五首之三 和别清凉和上人 潘豳老出十数诗皆有怀苏儋州者因赋二首之一 怀寄寇元弼王文举十首之十赋後诗 金堤客舍望南乐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升斗之禄 鸡皮疙瘩 八字旁的字 包含琨的词语有哪些 避懒 祸不妄至 幾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情地 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鉴空衡平 寻根究底 入字旁的字 面有愧色 巘崿 飒俐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