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20
己巳正月十八九日间雪复大作不止
——陆游 〔宋代〕
早衰常畏雪,况复在江干。
三日不能出,数年无此寒。
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
稚子应怜我,孤吟兴未阑。
这首诗写的是在己巳年正月的十八、十九日,江边的大雪不停地下着。诗人常常怕雪,因为自己年纪已大,身体也衰弱,尤其在江边的寒冷更让人不堪。连续三天都不能出门,已有数年没有经历过如此严寒的天气。推开帘子,看到外面雪花飞舞,自己下床走路时感到踉跄不已。小孩子们应该会怜惜我这个老人,而我却独自在这里吟唱,兴致却未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对社会现状感到失望和无奈。在严寒的冬季,诗人无法出门,孤独的心情与自然的严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陆游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冬日寒冷的情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篇直入主题,表明诗人因年老而对雪的畏惧,尤其在江边的寒冷更让人感到不适。连续三日不能出门,暗示了诗人被困于家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有精神上的孤寂。
“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推开窗帘,看到雪花在空中飘荡,自己在床上起身时却感到无力,体现了身体的衰弱与心境的沉重。最后,提到“稚子应怜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对温情的向往,虽然身处孤独,却期望能得到孩子们的怜惜与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人情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严寒冬日的感受,以及在孤独中对温情的渴望。通过对天气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人情的向往,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对温暖的渴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
诗中“卷帘惊滉漾”形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