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塞上曲

《塞上曲》

时间: 2025-04-27 07:45:42

诗句

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笑把出门去,万里行无前。

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

方当置屯守,征人何时还?

马色如杂花,铠光若流水;肃肃不敢哗,遥望但尘起。

日落戍火青,烟重塞垣紫。

回首五湖秋,西风开芡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42

塞上曲

原文展示

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
笑把出门去,万里行无前。
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
方当置屯守,征人何时还?
马色如杂花,铠光若流水。
肃肃不敢哗,遥望但尘起。
日落戍火青,烟重塞垣紫。
回首五湖秋,西风开芡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骑士出征的情景。他身披铠甲,手持马鞭,满怀豪情地踏上征途,前方的路途漫长而艰辛。诗中提到的玉门关是战士们出征的重要关口,面临着屯守与征战的紧迫感。战马的颜色如同杂花般斑斓,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士兵们在战场上肃静不敢喧哗,远远望去只见扬起的尘土。夕阳西下,哨所的火光映红了天空,浓烟弥漫在边关的墙垣上。最后,回首往昔,五湖的秋色让人倍感凄凉,西风中芡实的花瓣随风飘荡。

注释

  • 三尺铁如意:指的是铁制的武器,象征着战斗的利器。
  • 玉马鞭:玉制的马鞭,表示骑士的身份和地位。
  • 玉门关:古代著名的关隘,位于今甘肃省,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
  • 屯守:指驻守在边境的士兵,强调守卫的重要性。
  • 肃肃:形容安静、肃穆的状态。
  • 戍火:守卫的火炬,代表着边防军人的警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爱国志士。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涵盖诗、文、词等多种体裁,尤其以诗最为人称道。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体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塞上曲》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外敌频繁入侵。陆游作为一位深具爱国情怀的诗人,常常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士兵的同情。此诗呈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辛与坚守,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思考与忧虑。

诗歌鉴赏

《塞上曲》以其豪迈激昂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士的壮志与悲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表现了战士们的勇敢与坚韧。首句“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便设定了诗歌的基调,铁器与玉器的对比,象征着战斗的严酷与士兵的尊贵。随后,诗人提到出征的艰辛,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描写玉门关的壮丽与严峻时,诗中展现了边境的险峻地形,以及守军的孤独与渴望。诗人通过“肃肃不敢哗,遥望但尘起”来渲染战士们的沉重和紧张气氛,细腻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战士们的无奈与坚韧。最后,诗歌以“回首五湖秋”结束,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沉重思考,尽显诗人对国家的忧愁与对战士命运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尺铁如意,一枝玉马鞭:描绘武器与骑士身份,象征着战斗与荣耀。
  2. 笑把出门去,万里行无前:表现出征的豪情壮志,尽管路途遥远。
  3. 当道何崔嵬,云是玉门关:提及玉门关,突显地理位置的险要。
  4. 方当置屯守,征人何时还:关注边防的守卫,表达对士兵归来的希望与担忧。
  5. 马色如杂花,铠光若流水:形象描绘战马与铠甲的美丽与流畅。
  6. 肃肃不敢哗,遥望但尘起:强调战士们的紧张与警觉,远方只见尘土飞扬。
  7. 日落戍火青,烟重塞垣紫:描写黄昏时分的边关景象,火光与烟雾交织出一种悲壮感。
  8. 回首五湖秋,西风开芡觜:以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蕴含深深的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铁如意”和“玉马鞭”比喻士兵的勇敢与尊贵。
  • 对仗:如“日落戍火青,烟重塞垣紫”,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通过对士兵情感的描绘,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塞上曲》通过描绘边防士兵的生活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士兵艰辛的同情。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铁与玉:象征武器的坚硬与士兵的尊贵。
  2. 玉门关:代表边防的险要与战斗的关键。
  3. 马与铠:象征战士的勇敢与装备的精良。
  4. 尘与烟:表现战争的动荡与悲壮,带有惆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玉门关”位于哪个地理位置? A. 河南
    B. 甘肃
    C. 四川
    D. 山西

  2. 填空题:诗中“马色如杂花”描绘的是__

  3. 判断题:诗歌表达的是对战争的赞美。(对 / 错)

答案

  1. B. 甘肃
  2. 战马的颜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边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 《春望》:表现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更加强调对家国的忧虑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代诗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查询

清平乐 病起 菩萨蛮·七夕 木兰花减字(赠晃无咎舞鬟) 九日寄秦觏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十七日观潮 春怀示邻里 赋得玉水记方流 题吴希周百蝶图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字旁的字 晚结尾的成语 撒丫子 仄小 南虢 工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侯王将相 包含域的词语有哪些 名开头的成语 东支西吾 嚣叫 烂脱 臣字旁的字 亡聊 舍短用长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