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2
过安吉县梅溪二首
作者:卫宗武 〔宋代〕
壮年知几到,幽径喜重寻。
异世桃源路,暮春梅子林。
屏山森秀色,槃涧漱清音。
迤逦穷幽渺,山行不厌深。
在壮年时光已经不知到何时,走在幽静的小路上,心中感到无比欢喜。
这里仿佛是一条通往桃源的路,暮春时节漫步在梅子树林中。
屏风般的山峦展现出秀丽的风光,涧水在石缝间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
一路蜿蜒而行,走向那幽远的深处,山中的旅程让我永远不觉得厌倦。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繁荣的北宋时期,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卫宗武游历安吉县梅溪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梅溪的美丽环境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在游历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过安吉县梅溪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安吉县梅溪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游历的过程中,不仅欣赏到了秀丽的山川,还在这幽静的环境中体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前两句开篇即点出诗人的壮年感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线引入到自然之中,"异世桃源路"一语,勾勒出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美好境界,令人向往。
诗中的"屏山森秀色"与"槃涧漱清音"两句,分别描绘了山水的秀丽与清澈,构成了山水诗中常见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山行不厌深”,不仅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和向往,更蕴含着诗人心中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渗透中,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体现了宋代诗词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情感。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观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幽径”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的是:
诗中“山行不厌深”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