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钱塘观潮

《钱塘观潮》

时间: 2025-05-07 17:57:29

诗句

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7:29

原文展示:

钱塘观潮
作者: 湛若水 〔明代〕

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
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
夜潮殷如雷,涛头雪山立。
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走上高台,独自倚靠着高塔。
悠然自得地望着东海,天地间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夜间的潮水如雷鸣般响亮,浪头仿佛高耸的雪山。
我这病弱的身体在虚寒中颤抖,四月的寒风让我感到惶恐不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乘月:在月光下。
  • 层台:高台,指观潮的地方。
  • 逍遥:悠闲自在。
  •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海域。
  • 吐纳:吸入和呼出,形容天地间的气息流动。
  • :声响隆重。
  • 涛头:浪头。
  • 雪山:形容浪的高大。
  • 病骨:身体虚弱。
  • 怯虚寒:因虚弱而感到害怕寒冷。
  • 欺缊纳:被温暖的气流欺骗。

典故解析:

  • 观潮:钱塘潮是中国著名的潮汐现象,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潮水涌入钱塘江,声势浩大,成为观潮胜地,诗中描绘的正是这一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湛若水,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尤其是潮汐、山水等题材,体现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钱塘观潮》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观潮的亲身经历。钱塘潮的壮观使诗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渺小,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钱塘观潮》以其清新典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钱塘潮的壮丽景观。诗的开头“乘月步层台,独立倚长塔”,通过月光和高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接着,诗人“逍遥望东海,天地归吐纳”,将人置于自然广阔的背景中,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夜潮“殷如雷”,声势如雷响,显示了潮水的磅礴与壮丽;而“涛头雪山立”则将波涛的高大与雪山的冷峻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象征意义,寓意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美。

最后两句“病骨怯虚寒,四月欺缊纳”,诗人以自身的虚弱作结,带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四月的寒风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形成了对比,既有对壮丽自然的赞叹,也有对个体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乘月步层台:在月光下走上高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2. 独立倚长塔:独自倚靠在高塔上,表现了孤独和思考。
  3. 逍遥望东海:悠然自得地远望东海,体现了诗人的心境。
  4. 天地归吐纳:自然的气息交融,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夜潮殷如雷:夜晚潮水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表现了潮水的力量。
  6. 涛头雪山立:浪头高耸如雪山,形成强烈的视觉印象。
  7. 病骨怯虚寒:身体虚弱在寒冷中颤抖,表达了诗人的脆弱感。
  8. 四月欺缊纳:四月的寒风让人感到不安,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传达自然的浩大。
  • 对仗:如“乘月”与“独立”,“逍遥”与“天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天地归吐纳”,让自然具有人性化的特征,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潮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静与思考的空间。
  • 高台:象征着高远的视野与心境。
  • 东海:象征自然的辽阔和力量。
  • 潮水:象征生命的波动与变化。
  • 病骨:象征人的脆弱与无常。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观,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表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潮水声响是什么样的? A. 轻柔如风
    B. 殷如雷
    C. 细雨蒙蒙
    D. 鸟鸣清脆

  2. 诗中,诗人感受到的自然力量是通过什么意象表现的? A. 明月
    B. 浪头雪山
    C. 高台
    D. 春风

  3.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生命的无常感慨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李煜的作品,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描写春天的景象,感受自然的变化。

诗词对比:

  • 《钱塘观潮》 vs 《滕王阁序》:两首诗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滕王阁序》更注重历史与人文的结合,而《钱塘观潮》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研究》
  • 《明代诗人年表》

相关查询

思蜀 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 秋懹 秋兴 蹋碛 昼睡 闲居 汪茂南提举挽词 书意示子孙 乙巳秋暮独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靡衣玉食 包含邻的成语 涵泳玩索 党义 踏浪 规开头的成语 包含概的成语 神乎其技 面字旁的字 按图索骥 匡国济时 肀字旁的字 阮生据案 止字旁的字 轻白 三真六草 臣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