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石榴花

《咏石榴花》

时间: 2025-05-02 12:33:35

诗句

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35

原文展示:

咏石榴花 王禹偁 〔宋代〕

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白话文翻译:

在王母的庭院中亲自见到栽种,张骞偷得从天上带下来。 哪家巧妇留下的残破针线,一撮鲜红的花瓣无法熨平。

注释:

  • 王母:指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中掌管不死药和仙桃。
  • 张骞:西汉时期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传说他曾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珍奇异物。
  • 巧妇:指技艺高超的妇女,这里比喻石榴花。
  • 生红:指鲜红的颜色,这里指石榴花的颜色。

典故解析:

  • 王母庭中: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其庭中有仙桃等奇珍异物。
  • 张骞偷得: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中,他带回了许多西域的珍宝,这里比喻石榴花是从天上带来的珍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此诗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禹偁在观赏石榴花时,受到启发而作。石榴花鲜艳夺目,常被用来象征富贵和繁荣,诗人通过神话传说和生动的比喻,赋予石榴花以更深的文化内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石榴花为主题,通过神话传说和生动的比喻,赋予石榴花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首句借用西王母的神话,将石榴花置于一个神圣而高贵的背景中,增强了其神秘感和珍贵性。第二句通过张骞的传说,将石榴花与天上的珍宝相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其价值。后两句则通过巧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和难以复制的独特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母庭中亲见栽:借用西王母的神话,将石榴花置于一个神圣而高贵的背景中,增强了其神秘感和珍贵性。
  2. 张骞偷得下天来:通过张骞的传说,将石榴花与天上的珍宝相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其价值。
  3. 谁家巧妇残针线:通过巧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和难以复制的独特性。
  4. 一撮生红熨不开: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鲜艳和难以熨平的特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巧妇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榴花的美丽和难以复制的独特性。
  • 拟人:将石榴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的特性和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石榴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花朵,更是象征着富贵和繁荣的文化符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母庭中:神圣而高贵的背景。
  • 张骞偷得:天上的珍宝。
  • 巧妇残针线:美丽和难以复制的独特性。
  • 一撮生红:鲜艳和难以熨平的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母”是指什么? A. 西王母 B. 东王公 C. 玉帝 D. 观音菩萨

  2. 诗中提到的“张骞”是谁? A. 唐代诗人 B. 西汉外交家 C. 东汉将军 D. 宋代画家

  3. 诗中“巧妇残针线”比喻什么? A. 石榴花的美丽 B. 石榴花的难以复制 C. 石榴花的鲜艳 D. 石榴花的难以熨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咏石榴花》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都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但王禹偁的诗更多地融入了神话传说和生动的比喻,赋予了石榴花更深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典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婆罗门引·挽陈月泉 婆罗门引 月下忆荷花 婆罗门引 婆罗门引(再游仙潭薛氏园亭) 婆罗门引 寄袁箨庵用稼轩韵 婆罗门引 重阳与元帅窦子温暨众友东城赏菊即席赋 婆罗门引 婆罗门引 婆罗门引 婆罗门引 次元遗山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遮羞布 低首下气 羊入虎群 男大须婚 幾字旁的字 金蕊 轸慨 入字旁的字 高良姜 凝合 包含排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监榷 韭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夜郎自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