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帷斋

《下帷斋》

时间: 2025-04-27 03:09:52

诗句

官事如拔毛,小稀还复稠。

一鼠未易尽,況欲秃九牛。

唯应理签轴,偷暇寻孔周。

维南有颓构,畴昔宾射侯。

扶倾与丹雘,外好中实不。

弦歌废决拾,休王良有田。

书生本不武,谁言负薪忧。

古云不执弓,防患术已媮。

诗书主六艺,中有捍敌谋。

至胜不刃血,吾将执其柔。

当有中的士,为辨劣与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9:52

原文展示

官事如拔毛,小稀还复稠。
一鼠未易尽,況欲秃九牛。
唯应理签轴,偷暇寻孔周。
维南有颓构,畴昔宾射侯。
扶倾与丹雘,外好中实不。
弦歌废决拾,休王良有田。
书生本不武,谁言负薪忧。
古云不执弓,防患术已媮。
诗书主六艺,中有捍敌谋。
至胜不刃血,吾将执其柔。
当有中的士,为辨劣与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事务的无奈与对文人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官事如拔毛,说明官场纷扰、烦杂。诗人感叹鼠虽难绝,九牛更难去掉,显示出对官场问题的无能为力。接着,提到理签轴,暗示寻求明确的指引。诗中还提到古代的贤士与文人,强调书生的智慧与谋略,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真正的胜利不一定要用武力,而是要以柔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注释

  • 官事如拔毛:形容官场事务繁杂,难以彻底解决。
  • 一鼠未易尽:即使一只老鼠都不容易捕捉,更何况是庞大的官场问题。
  • 维南有颓构:指南方有破败的建筑,暗指社会的衰落。
  • 书生本不武:书生一般不以武力见长,强调文人的智慧和策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下帷斋》创作于周邦彦的晚年,此时他已对官场的复杂与险恶有了深刻的体会。诗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文人应承担的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周邦彦的《下帷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官场纷扰中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官事如拔毛”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官场事务的繁杂与无奈,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感触。紧接着的“一鼠未易尽,况欲秃九牛”,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文人理想的追寻。周邦彦通过“书生本不武”,表达了对文人智慧的信心,认为智慧与谋略可以超越武力的对抗,展现了“至胜不刃血”的理想主义。整首诗从对官场的讽刺到对文人责任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深度和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官事如拔毛:形容官场事务繁杂,难以解决。
  2. 小稀还复稠:小问题稀少而大问题又不断涌现。
  3. 一鼠未易尽:捕捉一只老鼠都不容易,更何况庞大的官场问题。
  4. 况欲秃九牛:想要彻底解决庞大的问题几乎不可能。
  5. 唯应理签轴:需要明确的指引和理智的判断。
  6. 偷暇寻孔周:借着空闲时间去思考和寻找解决之道。
  7. 维南有颓构:南方有些破败的建筑,暗示社会的衰落。
  8. 扶倾与丹雘:比喻表面光鲜却内里虚弱的事物。
  9. 弦歌废决拾:音乐和歌唱被废弃,象征着文化的衰退。
  10. 休王良有田:表达对王良之士的渴望,希望有贤人出现。
  11. 书生本不武:文人一般不以武力见长。
  12. 谁言负薪忧:谁说文人不应该担忧生计。
  13. 古云不执弓:古人说过不需要执弓,强调文人应以智慧应对挑战。
  14. 防患术已媮:预防问题的智慧是隐秘的。
  15. 诗书主六艺:诗书是文人的根基。
  16. 中有捍敌谋:其中包含着捍卫国家与抵御敌人的谋略。
  17. 至胜不刃血:真正的胜利不一定要用武力。
  18. 吾将执其柔:我将以柔和的方式去面对挑战。
  19. 当有中的士:应当有那些明理的人。
  20. 为辨劣与优:帮助分辨什么是优良与劣质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事比作拔毛,形象生动。
  • 对仗:如“小稀还复稠”,对仗工整。
  • 排比:如“书生本不武,谁言负薪忧”,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文人在官场复杂环境中的生存与理想,通过对比文人与武者的不同,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事:象征社会的复杂与无奈。
  • :象征小问题与麻烦。
  • 弦歌: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衰退。
  • 书生:象征文人理想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帷斋》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官场的繁杂
    B. 文人的理想与智慧
    C. 武力的胜利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一鼠未易尽”是指什么? A. 捕捉小动物的难度
    B. 官场问题的难以解决
    C. 生活的困扰
    答案:B

  3. “至胜不刃血”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武力胜利的重要性
    B. 和平解决问题的智慧
    C. 战斗的必要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可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周邦彦更侧重于对文人理想的探讨,而苏轼则更加关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复用前韵呈刑部杜丈君章 奉答文潜戏赠 赴蒲道中寄洛倅王定国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好事近(中秋不见月,重阳不见菊) 江头秋风辞 题段吉先小景三首 其二 次韵张着作文潜饮王舍人才元家时坐客户部李 题宗室大年画扇四首 压沙观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不可胜举 兰橑 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鹵字旁的字 包含尖的成语 毛字旁的字 心花怒发 梦梦铳铳 泰祝 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噬指弃薪 人己一视 休革 不便之处 门字框的字 重台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