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小圃茅亭初成即事十绝句 其一

《小圃茅亭初成即事十绝句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2:31:41

诗句

手斸西墙择地偏,疏篁惯与养风烟。

锄荒当得经纶否,聊作仙曹小有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1:41

原文展示

手斸西墙择地偏,疏篁惯与养风烟。
锄荒当得经纶否,聊作仙曹小有天。

白话文翻译

在西墙下,我精心选择了这片土地,稀疏的竹林习惯性地和我一起养育风烟。
耕耘荒地是否能有所成就呢?姑且做个小仙人,享受一点儿悠闲的生活吧。

注释

  • 手斸:手持工具割取,指的是用手工劳动。
  • 西墙:指的是房屋的西面墙。
  • 择地偏:选择了这块偏僻的土地。
  • 疏篁:稀疏的竹林。
  • 惯与:习惯于,常常与……一起。
  • 养风烟:指在此地栖息,享受自然的风和烟雾。
  • 锄荒:耕耘荒地。
  • 经纶:指治理、安排,通常用来形容治国理政的能力。
  • 仙曹:指神仙的居所。
  • 小有天:小小的安闲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公许(生卒年不详),字子升,号岚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生活与隐逸情怀,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程公许在自家小圃中安静耕作之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隐含了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对悠然自得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程公许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手斸西墙择地偏”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在田园中辛勤耕作的场景,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西墙的选择,给小圃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幽静,似乎与世隔绝,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

“疏篁惯与养风烟”一句,通过描写竹林的意象,突出了自然的清幽与诗人的闲适。稀疏的竹林不仅是养风烟的环境,也象征着一种清雅与宁静的生活。接下来的“锄荒当得经纶否”,诗人自问耕作是否能够有成就,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理想的期待。

最后一句“聊作仙曹小有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小小天地的珍惜,虽不求大成就,但在此地却能找到一丝安宁与快乐。整首诗在沉静的田园生活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思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手斸西墙择地偏:诗人描述自己在西墙下用手工选择偏僻的土地,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追求。
  2. 疏篁惯与养风烟:稀疏的竹林与风烟常相伴,营造出一种幽静的自然环境。
  3. 锄荒当得经纶否:诗人自问耕作荒地是否能有所成就,流露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4. 聊作仙曹小有天:虽不求大成就,但在这里也能享受一些闲适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耕作比作“经纶”,强调劳动的价值。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林、风烟等自然景物,富有诗意,营造出闲适的田园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安宁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清新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西墙:象征一种安静的避世环境,暗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 疏篁:代表自然的清幽与诗人的闲适生活。
  • 风烟:象征自然的气息,也暗示了诗人思想的飘逸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在什么地方耕作?
    A. 东墙
    B. 西墙
    C. 南墙

  2. “疏篁惯与养风烟”中的“疏篁”指的是什么?
    A. 稠密的竹林
    B. 稀疏的竹林
    C. 盛开的花朵

  3. 诗人对耕作的态度是?
    A. 绝对追求成功
    B. 只求安逸与闲适
    C. 完全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逃避。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则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哲学与对自然的感悟,两者在风格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崇尚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 其二 题纳兰容若小影 八声甘州 题西山爽气楼 八声甘州 自集“春归”诗意写怀 八声甘州 怀吴六益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自辽东鹤去 八声甘州 和维江落花词 八声甘州·简彊村 八声甘州·长江大桥 八声甘州 赠德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旡字旁的字 白黑分明 取具 轻骑减从 比字旁的字 龙子龙孙 歹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三豕涉河 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贩夫皁隶 风鬟 蹙国百里 一字旁的字 未开头的成语 匮绌 駪駪 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