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5:10
天续饥民命,神知太守心。
骄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阴。
早稻先秋熟,晚田储水深。
去年饥欲死,不料到于今。
这首诗表达了饥民的命运得以延续,神明知道太守的忧心。骄阳似火,但却化作了甘霖雨水,六月借着春天的阴云。早稻已经提前成熟,晚田的水分储存得很深。去年因饥荒差点饿死,没想到如今竟能如此。
戴复古(约生于宋代),字元明,号复古,原籍江西,后迁至浙江。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其作品以表达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沉郁,关心社会和百姓的生计。
这首诗作于江西地区经历严重旱灾之际,反映了作者对百姓困境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正值秋季,作者希望通过诗歌唤起对灾民的同情,并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江西壬辰秋大旱饥临江守王幼学监簿极力救民》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表达了饥民的困境与太守的忧心。诗人用“天续饥民命”点出天灾的影响,显示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感慨。
接着,诗中提到“骄旸化霖雨”,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期待,通过“六月借春阴”描绘了异常的气候。这一转折不仅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也暗示了希望的来临。
诗中“早稻先秋熟,晚田储水深”描绘了农业的丰收与水源的充足,显示出在经历过饥荒之后,农田的恢复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与生机。而最后的“去年饥欲死,不料到于今”,则是对过去苦难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循环与无常。
整首诗在情感上兼具悲悯与希望,展现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民生苦难的同情与对未来的希望,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牵绊。
诗中提到的“骄旸化霖雨”意指什么?
A. 太阳变成了雨
B. 天气变得炎热
C. 天气变得湿润
D. 太阳消失了
“去年饥欲死”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状的满足
D. 对自然的恐惧
诗中提到的“储水深”暗示了什么?
A. 田地干旱
B. 水源充足
C. 自然灾害
D. 农作物歉收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民众困苦的关注,但《春望》侧重于社会动荡,而《江西壬辰秋大旱》则更强调自然对民生的直接影响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