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51
盗贼干戈后,安知有太平。
众人皆竞利,百姓不聊生。
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
汉家政虚耗,第一莫言兵。
在盗贼和战争之后,怎么能知道会有太平呢?
人们都在争逐利益,百姓却苦不堪言。
国家的资源如何能充足,官僚机构又难以清明。
汉朝的政事虚耗严重,首要的原因就是不应该提及兵戈。
“汉家政虚耗”提及汉朝政局的动荡与腐败,暗指历史上汉朝的衰败与外戚、权臣的干预。此句是对历史的警示,表明权力间的斗争最终损害的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直言不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敏锐的社会观察,反映了对当时政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状况的深切关怀。
《罪言》恰如其名,通过对战争和腐败的深刻揭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诗中,作者以盗贼和战乱作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与压迫的社会,彰显了百姓的无奈与苦楚。通过“众人皆竞利”的描写,展现了人心的贪婪与自私,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国用何能足,官曹未易清”则直指国家财政的紧张与官场的腐败,揭示出权力与利益的勾结对国家的巨大损害。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若不重视内政,国家的安定就无从谈起。最后一句“第一莫言兵”更是对战争的否定,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暴力的反思,警示后人应以和平为主,以和谐治国。
整首诗情感沉重,字字句句透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其高尚的思想境界及对百姓冷暖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战乱的否定和对和平的渴望为中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盗贼”象征什么?
A. 安宁
B. 动荡
C. 财富
“众人皆竞利”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和谐
B. 竞争
C. 友爱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否定
C. 无所谓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