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蝶恋花

《蝶恋花》

时间: 2025-05-01 03:37:18

诗句

一捻纤腰工结束。

剪剪秋波,眉黛争飞绿。

妒杀猩裙看不足。

小名试向花间录。

身本当年刘碧玉。

第二泉边,生小牵萝屋。

翠袖天涯鸿影独。

可怜漂坠西溪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18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陈去病

一捻纤腰工结束。
剪剪秋波,眉黛争飞绿。
妒杀猩裙看不足。
小名试向花间录。
身本当年刘碧玉。
第二泉边,生小牵萝屋。
翠袖天涯鸿影独。
可怜漂坠西溪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轻盈女子的身姿,她的纤腰令人陶醉,眼波流转间,眉目如画,似乎在与春天的绿意争辉。那红色的裙子虽美,却让我觉得不够。小名儿在花间轻声吟唱,仿佛是当年美丽的刘碧玉就在身边。她曾在泉边的牵萝屋中驻足,然而如今却独自一人漂泊在西溪的曲岸,令人怜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捻:指轻轻一捏,形容女子纤细的腰肢。
  • :巧妙、出色,形容女子的身姿美丽。
  • 剪剪秋波:形容眼波流转如秋水般清丽动人。
  • 妒杀:妒忌得要命,形容对红裙的美感到不满。
  • 刘碧玉:指的是古代美女,代表美丽的女子。
  • 牵萝屋:指的是藤萝覆盖的房屋,形象优美而富有诗意。
  • 鸿影:鸿雁的影子,象征孤独的游子。
  • 西溪曲:指的是西溪的曲折水道,暗含漂泊之感。

典故解析:

  • 刘碧玉:历史上以美貌著称的女子,常被用作美的象征。她的提及让人联想到诗中女子的柔美与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去病,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蝶恋花》写于陈去病生活的动荡时期,可能受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漂泊的感伤。


诗歌鉴赏:

《蝶恋花》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描绘的女子身姿轻盈,神态迷人,恰如秋水般流转的眼波,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一捻纤腰工结束”便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令人不禁联想到那柔美的身影。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妒杀猩裙看不足”表达了对美丽的矛盾心理,既欣赏又嫉妒,反映出人性中的复杂情感。

在意象上,诗人巧妙地将“刘碧玉”引入其中,使得整首诗的美感得以升华。刘碧玉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失落的美好。在描写女子的孤独时,诗人通过“翠袖天涯鸿影独”传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寂寞,令人心生怜惜。最后,以“可怜漂坠西溪曲”作结,既点明了漂泊的主题,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惆怅。

整首诗在形式上规整而富有变化,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了陈去病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捻纤腰工结束:描写女子的纤细腰肢,带有一种轻巧的美感。
  2. 剪剪秋波,眉黛争飞绿:形容眼波如秋水般清澈,眉目间的绿意仿佛在争艳。
  3. 妒杀猩裙看不足:表达对美丽裙子的嫉妒,感到不够美。
  4. 小名试向花间录:小名儿在花间吟唱,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5. 身本当年刘碧玉:引入刘碧玉,提升了诗中女子的美。
  6. 第二泉边,生小牵萝屋:描绘女子曾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居住,增添了梦幻色彩。
  7. 翠袖天涯鸿影独:展现了孤独游子的形象,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8. 可怜漂坠西溪曲:以西溪作为结尾,表现漂泊无依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波比作秋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眉黛争飞绿”,赋予眉毛生命。
  • 对仗:如“翠袖天涯鸿影独”,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美”与“孤独”展开,通过对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孤独漂泊的感伤,反映了人们对美与爱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腰:象征美丽与优雅。
  • 秋波:象征流转与柔情。
  • 猩裙:象征艳丽却不完美的美。
  • 刘碧玉:象征古代美女的绝世美丽。
  • 鸿影:象征孤独与漂泊。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对美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碧玉”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孤独的旅人
    • C. 忧伤的歌声
    • D. 迷人的秋水
  2. “翠袖天涯鸿影独”中的“鸿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类
    • B. 游子的身影
    • C. 美丽的女子
    • D. 风景如画的地方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两首诗在表达女性之美和内心情感时,均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深刻体会到美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石栈河在洪闸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寒食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秋日杂兴 对春二首 秋风 商高宗陵庙诗 范蜀公得请再致仕蜀公作诗命某次韵 续题郭功甫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绰然有余 黹字旁的字 降结尾的成语 赘复 洪化 万室之国 嗟嗟 尺竹伍符 引喻失义 包含约的成语 谈空说幻 臣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山呼万岁 原薪 見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