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8:47
恻恻轻阴三月暮。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眼底春阳能几许。黄昏又下凄凄雨。极目行云何处去。独上层楼,惆怅年华误。寂寞钿车南陌路。梨花飘尽莺无语。
在三月的暮晚,阴云密布,轻轻叹息。薄暮时分我打开窗帘,透出清新的色彩,映照在庭院的树木上。春天的阳光在眼底能有多少呢?黄昏时分又下起了细细的雨。极目远眺,行云飘向何处?我独自登上高楼,感到惆怅,年华如此误人。寂寞的钿车在南陌的小路上行驶。梨花已然飘落,黄莺也无语。
作者介绍:冯幵,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冯幵的诗风清新婉约,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开花落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流逝青春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惋惜。
《蝶恋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与感慨。开篇的“恻恻轻阴三月暮”,生动地展现了三月末的阴沉天气,给人一种低沉的情绪。接着,“薄晚开帘,霁色生庭树”,在雨后初晴的瞬间,诗人通过窗帘的开启,展现出一种希望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又是短暂的。
“眼底春阳能几许”,诗人感慨春光的稀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黄昏又下凄凄雨”则再一次将情绪推向低谷,细雨如愁绪,伴随着黄昏的来临,诗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极目行云何处去”,在这孤独的时刻,诗人仰望天空,思索云的去向,暗喻人生的迷茫与无奈。最后的“梨花飘尽莺无语”,则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象征着青春的逝去,令人感到无比的孤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变化,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逝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流逝的惋惜展开,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短暂的深刻感悟,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恻恻轻阴”中“恻恻”是指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宽慰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青春
b) 美好与短暂
c) 伤痛
d)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