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9:50
贺新郎 春夜听鼓师挝鼓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月黑灯摇雾。看鼓史岑牟单绞,当筵箕踞。
苦竹哀丝争欲闹,静听八音之主。
让老革凭陵今古。
紞地一声千籁响,掣红旗突阵将军怒。
荷珠迸,碎如雨。
有声讵比无声苦。
又垂手画槌小歇,凝情无语。
忍俊不禁停又滚,隐隐春雷慢吐。
十三段花攒锦聚。
打到五更心已碎,正疑愁似梦无寻处。
方趁拍,猛然住。
在黑夜中,灯光摇曳,雾气弥漫。看鼓师在筵席上专心打鼓,似乎正处于高峰之中。
苦竹制成的鼓声哀伤地争相响起,我静静地听着这八种乐音的主旋律。
老式的鼓声勾勒出古今的变迁。
鼓声如雷,震动千山万水,红旗在阵中飞舞,仿佛将军怒吼。
珠子般的音符迸发,碎落如雨。
有声的鼓声比无声的寂静更令人痛苦。
我又放下手中的鼓槌,稍作休息,凝神静听,心中无语。
忍不住笑声,停了又滚动,隐隐约约春雷在慢慢释放。
十三段花样的鼓声如锦绣般聚集。
打到五更时分,心中已经碎裂,正怀疑愁绪如梦般无处可寻。
就在此时,鼓声猛然停止。
陈维崧(约1620-1680),字子美,号雪窗,晚清诗人,以词作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情感细腻,以豪放和婉约兼具的风格著称。
《贺新郎 春夜听鼓师挝鼓》创作于陈维崧晚年的某个春夜,正值鼓师在演奏,诗人被鼓声所吸引,写下了这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
整首诗以春夜听鼓为主题,通过对鼓声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月黑灯摇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夜色的静谧与鼓声的激昂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反复出现的“声”与“无声”,不仅体现了音乐的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喧嚣与寂静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通过“千籁响”“掣红旗”等意象,表现了鼓声的震撼与气势,仿佛把人带入了战场的氛围,感受到一种激昂的情绪。而后,诗人转向内心的独白,“凝情无语”“心已碎”,则展现了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伤感。
整个词作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外界的观察,又有内心的自省,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声音与情感的关系,反映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人在面对外界喧闹与内心寂静时的困惑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八音”指的是什么?
“忍俊不禁停又滚”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什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维崧的《贺新郎》更注重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具豪放之气。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偏向于个人的感伤,后者则更倾向于对人生的畅快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