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8:49
霜天晓角
仇远 〔宋代〕
绮帷高揭。风动流苏结。兴在夜凉多处,兰烬短半明灭。
醉彻。香未绝。紫箫声乍歇。声入碧云堆里,还起舞桂花月。
在寒霜的清晨,华丽的帷幕高高揭起,微风吹动了流苏的结。兴致在凉爽的夜里到处游荡,兰花的烬火已经短暂地熄灭了一半。醉意已浓,香气仍未散去。紫色的箫声忽然停止,乐声飘入碧云堆里,又似在月下桂花中起舞。
作者介绍:仇远,字仲明,号少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时代,诗中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
《霜天晓角》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展现了夜晚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开头的“绮帷高揭”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气息,似乎在描绘一个高雅的场所。风动流苏的描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仿佛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夜晚的凉意。诗中通过“兰烬短半明灭”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兰烬的渐灭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接下来的“醉彻。香未绝”,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醉意未消,香气仍在,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美好。在这份醉意中,紫箫声的乍歇进一步增强了宁静的意境,声入碧云堆里,仿佛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最后的“还起舞桂花月”则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桂花在月光下舞动,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箫”代表什么?
A. 花朵
B. 音乐
C. 风景
答案:B
“兰烬短半明灭”中的“兰烬”象征什么?
A. 永恒
B. 短暂
C. 丰富
答案:B
诗中描绘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哪个时段?
A. 清晨
B. 夜晚
C. 黄昏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月色与自然之美,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仇远的《霜天晓角》则更侧重于瞬间的感受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基调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