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1:09
霜天晓角 咏月
作者: 陈祖绶 〔清代〕
风露今宵。正秋江退潮。洗出菱花半面,鲛室织不成绡。
萧萧秋思遥。北云胡马娇。那得化成铁斧,修月户照星轺。
今夜的风露,正是秋天的江水退潮,洗出来的菱花只有一半的倒影,鲛人织不成绡纱。
萧萧的秋思飘渺而远,北方的云中,胡马显得娇艳。
哪里能化作铁斧,来修补那月亮的门,照亮星星的车轱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祖绶,清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书法。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为主,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霜天晓角 咏月》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深刻感受。开篇“风露今宵”便设定了一个清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夜的凄凉和孤独。接着“正秋江退潮”,描绘了江水的退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洗出菱花半面”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菱花的倒影只显现出一半,暗示了内心的缺失与遗憾。鲛室的“织不成绡”,不仅是对美丽事物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无奈。
“萧萧秋思遥”一语,进一步加强了思念的情感,北云与胡马的结合,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希望。而“那得化成铁斧,修月户照星轺”则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借用铁斧的力量,渴望修补那遥不可及的月亮,表现了对理想和美好的强烈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与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菱花”象征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伤痛的记忆
C. 自然的宁静
D. 无法实现的理想
“修月户照星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理想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时间的感叹
诗中提到的“北云胡马娇”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对远方的向往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