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7:41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荆门附近的丘陵和沟壑很多,窗户外的风云景象都能看见。若不是追求那种隐逸的情怀,谁能忍受这霜露的湿冷呢?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荆门”作为一个地名,体现了隐逸文化的背景,古代文人多向往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清静与自然。
作者介绍:萧纶,南北朝时期人,字公权,出身于名门望族,尤以其清雅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隐居的状态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以荆门的自然景象引入,开篇即描绘出一幅丘壑纵横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瓮牖”这一意象,暗示了自己身处于一个宁静而又开阔的环境之中。接着,诗人以“自非栖遁情”来表达自己之所以在此隐居的情感动机,呈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特别是“霜露湿”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隐逸生活的艰辛与冷清,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清高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超然生活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荆门”指的是哪里?
“瓮牖”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霜露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