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7:58
台湾净扫无风尘,天子下诏褒三仁。
三仁何姓氏,一为寿同春,淡水县丞老幕宾。
丞亡摄官克复城,出兵剿贼死贼营。
其一岭南客,国子生。
寓彰化,纠义民,其姓李氏乔基名。
守鹿仔港有成绩,战牛马庄终殒身。
同时见此二义士,一弱女子尤绝伦。
满姑年十七,父曰刘郡丞。
贼先执丞次胁姑,姑不受辱泣且嗔。
蹈河不死骂益烈,白璧虽碎声铮铮。
是三人者微且轻,非将非吏非守臣。
身虽死义,分甘沉沦。
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瞩,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纵疏贱,磊落大节宜吊旌。
诏建祠宫,楹桷维新。
有司岁时,祀以特牲。
为问蚁贼起事辰,士民奔走,妇女被掠,何无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听天子命祀之恩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7:58
作者: 萧纶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台湾净扫无风尘,
天子下诏褒三仁。
三仁何姓氏,
一为寿同春,
淡水县丞老幕宾。
丞亡摄官克复城,
出兵剿贼死贼营。
其一岭南客,
国子生。
寓彰化,纠义民,
其姓李氏乔基名。
守鹿仔港有成绩,
战牛马庄终殒身。
同时见此二义士,
一弱女子尤绝伦。
满姑年十七,
父曰刘郡丞。
贼先执丞次胁姑,
姑不受辱泣且嗔。
蹈河不死骂益烈,
白璧虽碎声铮铮。
是三人者微且轻,
非将非吏非守臣。
身虽死义,
分甘沉沦。
幸遇天子大圣明,
幽遐必瞩,名教是敦,
曰此三人纵疏贱,
磊落大节宜吊旌。
诏建祠宫,
楹桷维新。
有司岁时,
祀以特牲。
为问蚁贼起事辰,
士民奔走,
妇女被掠,
何无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
盍至三仁祠下一听天子命祀之恩纶。
台湾一片净土,没有尘埃。
天子颁布诏令,表彰三位仁人。
这三位仁人是谁呢?
一位是寿同春,
淡水县的丞相老幕宾。
丞相去世后,他勇敢地恢复了城池,
出兵剿灭贼寇,死于敌营。
另一位是岭南的客,
国子监的学生,
住在彰化,聚集义民,
姓李,名乔基。
他在鹿仔港有了成绩,
在牛马庄英勇战斗,终究殒身。
同时还有这二位义士,
还有一位女子尤为绝伦。
她满姑年方十七,
父亲是刘郡丞。
贼先捉住丞相,再威胁姑娘,
姑娘不屈受辱,泪流满面又愤怒。
她跳入河中不怕死,愤怒的骂声更甚,
虽白璧碎了,声音依然铮铮。
这三人虽微小,
非将领非官吏非守城之臣。
身虽死于义,
甘愿沉沦。
幸遇天子明智而仁德,
遥远偏僻之地必定会留意,
名教是要弘扬的,
这三人虽身世卑贱,
却有磊落的高节,值得吊唁和纪念。
诏令建立祠庙,
楹栋焕然一新。
有官员每年,
用特定的牲畜祭祀。
问起叛贼起事的时间,
士民纷纷逃跑,
妇女也遭到掳掠,
为何没有一个人能及这三人?
唉,人人都有忠孝之情,
何不在三仁祠下听听天子对他们的祭恩?
本诗提到的三位仁人表现出高尚的品质与牺牲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忠、孝、义的价值观。诗中多次提到的“贼”,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作者介绍: 萧纶,清代诗人,以其忠诚和对社会的关怀著称。他的诗风质朴而富有情感,常常表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台湾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此诗歌颂了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表达了对正义的呼唤。
《台湾三仁诗》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三位仁人的描绘,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诗中浓厚的爱国情怀,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乱与人们对英雄的渴望。诗的开头即以“台湾净扫无风尘”引入,表现出对清明社会的向往,接着转入对三位仁人的叙述,情感层层递进。尤其是满姑的勇敢与坚持,令人动容,象征着女性在动荡中不屈的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三位仁人应受到尊重与纪念的呼声,强调了忠孝的重要性,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三位仁人的英雄事迹,传达了对忠诚与义气的歌颂,强调了在危难时刻,个人应展现出的勇气与担当。
诗词测试:
《台湾三仁诗》主要颂扬什么样的人物?
满姑在诗中表现出何种品质?
诗中提到的“白璧”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台湾三仁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都展现了英雄气概与对国家的忠诚,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牺牲精神,后者则强调将领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