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1:05
原文展示: 息中山亭子 唐顺之 〔明代〕 日日尘沙里,深愁行路难。 孤亭自超旷,过客暂盘桓。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 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
白话文翻译: 每天在尘沙中奔波,深深忧愁行路的艰难。 孤独的亭子显得格外超然旷达,过往的旅客在此短暂停留。 霜重使得梧桐叶飘落,轻云缓缓越过石栏。 不能长久地沉醉,幸好有这一处可以依托安身。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顺之(约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代文学家、军事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旅途中的某个休息时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旅途中,经过一座山亭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通过“尘沙”、“孤亭”、“霜重”、“云轻”等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诗中的“孤亭”象征着超然物外的境界,而“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烘托这种心境。最后两句“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远的意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孤亭”象征着什么? A. 超脱世俗的境界 B. 繁忙的世俗生活 C. 寒冷和沉重 D. 轻盈和自由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中的“度”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C. 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D. 对人生旅途艰难的感慨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