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绝句 其二

《绝句 其二》

时间: 2025-05-07 21:59:30

诗句

八尺方床织白藤,含风漪里睡瞢腾。

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0

原文展示:

绝句 其二 李格非 〔宋代〕

八尺方床织白藤, 含风漪里睡瞢腾。 若无万里还家梦, 便是三湘退院僧。

白话文翻译:

一张八尺见方的床上铺着用白藤编织的席子, 在微风轻拂的水波纹中沉沉睡去,朦胧不清。 如果没有那万里之外归家的梦境, 那么我就像是一个从三湘地区退隐的僧人。

注释:

  • 八尺方床:指一张八尺见方的床。
  • 织白藤:用白藤编织的席子。
  • 含风漪:形容微风轻拂,如同水波纹。
  • 瞢腾:形容睡得沉,朦胧不清。
  • 万里还家梦:指远在他乡的人梦见回家的情景。
  • 三湘退院僧:指从三湘地区(湖南一带)退隐的僧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格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远离家乡,过着隐居生活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接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离家乡,过着隐居生活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接受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八尺方床织白藤”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白藤编织的席子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次句“含风漪里睡瞢腾”则进一步以微风和水波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朦胧的睡眠状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后两句“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则巧妙地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隐居生活的接受相结合,表达了即使没有归家的梦境,也能像退隐的僧人一样安于现状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八尺方床织白藤”:描绘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白藤编织的席子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 次句“含风漪里睡瞢腾”:以微风和水波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朦胧的睡眠状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后两句“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隐居生活的接受相结合,表达了即使没有归家的梦境,也能像退隐的僧人一样安于现状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含风漪里睡瞢腾”中的“含风漪”比喻微风轻拂,如同水波纹。
  • 对仗:“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中的“若无”与“便是”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接受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白藤、风漪、瞢腾、万里还家梦、三湘退院僧。
  • 详细解释:白藤象征自然清新,风漪象征宁静朦胧,瞢腾象征沉睡朦胧,万里还家梦象征对家乡的思念,三湘退院僧象征隐居生活的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八尺方床织白藤”描绘了什么? A. 一个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B. 一个繁忙的市集 C. 一个荒凉的野外 答案:A

  2. “含风漪里睡瞢腾”中的“含风漪”比喻了什么? A. 微风轻拂 B. 水波纹 C. 沉睡朦胧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隐居生活的接受 C. 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接受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格非的《绝句 其二》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而李格非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格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李格非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为黄仲韬题吴彩鸾骑虎图 摸鱼儿 韩景图有句云归来坐深林悟到秋生处心甚爱之作此以寄 摸鱼儿 摸鱼儿 摸鱼儿 别吴大 摸鱼儿(邵清溪赋,效颦谩作) 摸鱼儿 摸鱼儿 仲虞星巢招饮珠江,未赴,填此解嘲 摸鱼儿 秋感 摸鱼儿·题刘份士漱碧山庄填词第二图,用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权焰 閠字旁的字 薰莸错杂 髹涂 脑贫血 包含杜的成语 一貌堂堂 儿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九州八极 凵字底的字 风情月思 出奴入主 张瑞图 羽字旁的字 撰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