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魏尚默新亭 其一

《题魏尚默新亭 其一》

时间: 2025-07-31 09:09:37

诗句

新亭方丈地,到眼景偏奇。

鱼沫冲花片,荷珠泻砚池。

坐深忘世虑,赏屡与朋期。

心远居人境,因思靖节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9:37

原文展示:

新亭方丈地,到眼景偏奇。
鱼沫冲花片,荷珠泻砚池。
坐深忘世虑,赏屡与朋期。
心远居人境,因思靖节诗。

白话文翻译:

新亭的面积不大,但眼前的景色十分奇特。
水波荡漾着花瓣,荷叶上的露珠滴落在砚台池中。
坐在这里,心情宁静,忘却世俗的烦恼,常常与朋友一起欣赏。
心灵远离尘世,因而想起了靖节的诗篇。

注释:

  • 新亭:新建的亭子,方丈指面积不大。
  • 方丈地:指亭子面积不大。
  • 鱼沫:水波荡起的泡沫。
  • :冲击,波动。
  • 花片:花瓣。
  • 荷珠:荷叶上的露珠。
  • :滴落。
  • 砚池:砚台的水池。
  • 忘世虑:忘却世俗的忧虑。
  • 朋期:与朋友相约。
  • 心远居人境:内心远离世俗的环境。
  • 靖节:靖节是指历史上有名的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廷柱(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在新亭游玩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反映出明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谢廷柱在新亭所感受到的独特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宁静。他通过描绘亭子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首句“新亭方丈地”简洁而有力,拉开了诗的序幕;随后的描写“鱼沫冲花片,荷珠泻砚池”,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的场景。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坐深忘世虑,赏屡与朋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友谊的珍视。最后一句“因思靖节诗”则突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追思与情怀,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所引发的对文学的深刻反思。整体来看,诗歌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亭方丈地:开篇描述亭子,暗示诗人所在的环境。
  • 到眼景偏奇:强调眼前的景色与众不同。
  • 鱼沫冲花片:水面生动的波动,表现自然的活力。
  • 荷珠泻砚池: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清新与灵动。
  • 坐深忘世虑:在此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 赏屡与朋期:与朋友相聚,享受这份美好时光。
  • 心远居人境:心灵远离世俗的纷扰。
  • 因思靖节诗:引发对历史诗人的思考,体现诗人的文化修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沫冲花片”,意象生动。
  • 拟人:荷珠“泻”,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文化的珍视,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新亭: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鱼沫、荷珠:自然的生动表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砚池:文人雅趣的象征,代表着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亭”指的是: A. 一座新建的亭子
    B. 一种花
    C. 一种水

  2.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的这首诗? A. 书房
    B. 山顶
    C. 新亭

  3. “心远居人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依恋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比较谢廷柱的《题魏尚默新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谢廷柱更为突显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谢廷柱与明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其三 叠韵,答熊光禄炳 玉楼春 客中春 玉楼春 白华翁枉过久谈,即送其还京 玉楼春 其二 玉楼春 玉楼春 雨中戏书 玉楼春(乙酉九日) 玉楼春 玉楼春 其三 夜梦素蕖,泣而醒,复于故纸中得其旧简,不能无词。癸酉七月十七日 玉楼春·戏彩堂高无溽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字旁的字 羊毛出在羊身上 赢余 革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跑马卖解 廋辞 独一无二 引线穿针 舌字旁的字 鬓影衣香 赃贿狼籍 一字旁的字 包含赦的成语 驯导 双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