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2:57
秋夜同永叔看月
作者:梅尧臣 〔宋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在晴朗的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时而明亮,时而昏暗。常常被云雾遮挡,古老的监狱生满了苔藓。今夜的秋天特别清澈,月光渐渐向西倾斜。传说中的灵兔没有捣药,今晚的天空没有一丝尘埃。我与你一同欣赏这流动的光景,在高台上对饮。单衣已被白露打湿,南飞的大雁正在鸣叫。正当我们欢声笑语未尽时,大雁的哀鸣传来,令人感到惆怅。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松溪,宋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脱俗,追求自然的真实和情感的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夜,梅尧臣与友人永叔一同赏月,表达了对秋夜清幽的感受以及对友谊的珍惜。诗中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好,流露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月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以“青天有右目”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的无常与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常时翳云气”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感慨,隐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一句,既是对月亮的赞美,也是对神话的引用,营造出一种清静无尘的意境,增强了诗的神秘感。之后,诗人与友人共赏月色,饮酒作乐,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则将欢愉与哀伤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大雁的鸣叫使得原本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悲凉,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常。这种情感的转换,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整首诗在清中见哀,哀中有乐,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和对友谊的珍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欢愉中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体现了梅尧臣深邃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天有右目”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眼睛
诗中提到的“灵兔”指的是哪个传说?
A. 捣药的兔子
B. 追月的兔子
C. 结缘的兔子
D. 善良的兔子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与悲伤
B. 愤怒与不满
C. 平静与安宁
D. 忧愁与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