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25
着地岚阴拨不开,傍闲同到妙高台。
老僧只恐泉声少,坐遣飞云唤雨来。
在山中,雾气弥漫,无法驱散,闲适地来到高高的妙高台。
老和尚只怕泉水的声音太少,坐在那里希望云彩能带来雨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襄(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修行生活,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的山水背景中,反映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思考。诗中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悠然自得,以及对生活中清静与内心安宁的渴望。
《再登接山堂 其二》是卢襄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深刻描绘。首句“着地岚阴拨不开”描绘了山中缭绕的雾气,给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这种自然的隐晦和难以捉摸,正是诗人在山中所感受到的幽深之美。接下来的“傍闲同到妙高台”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老僧只恐泉声少”一句,体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对自然声音的珍惜与渴望,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源泉的追求。此处的“泉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象征着生活的活力与滋润。而最后一句“坐遣飞云唤雨来”则是诗人的愿望,期盼通过自然的变化来获得生命的滋养,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依赖与尊敬。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渴望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卢襄高超的诗歌技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珍视与对生命滋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生气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妙高台”象征什么?
A. 低矮的山丘
B. 修行与超脱的境界
C. 城市的喧嚣
“老僧只恐泉声少”中的“泉声”代表什么?
A. 雨声
B. 生命的活力
C. 人声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只有比喻
B. 拟人和对仗
C. 只有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