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研六言四首 其一 第一砚

《题研六言四首 其一 第一砚》

时间: 2025-05-03 21:56:55

诗句

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

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6:55

原文展示

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砚台的细腻与温润,仿佛是泉水滋润的肌理,抚摸起来就像温玉一般。可以说它没有一丝恨意,从未遭受斧凿的痕迹。

注释

  • 嘘呵:轻声叹息,表示对砚台的珍惜。
  • 肌理:指砚台的表面细腻的纹理。
  • 泉润:形容于泉水般湿润,给人以清新之感。
  • 拊摩:轻轻地抚摸。
  • 德性:这里指砚台的品德或品质。
  • 玉温:像玉一样温润、柔和。
  • 毫发恨:一丝一毫的怨恨。
  • 斧凿痕:指用斧头和凿子所留下的痕迹,象征粗糙和不完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德润,号景星,晚号铁崖,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砚台为题材,借物抒怀,表达对文人雅趣的向往和珍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研六言四首 其一 第一砚》是一首展现了砚台之美的诗作。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了砚台以生命和灵魂。开头两句“嘘呵肌理泉润,拊摩德性玉温”,将砚台的质感与温度生动地呈现出来,仿佛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那种润滑的触感与温和的情绪。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引申到对砚台本身的崇高敬意。

接下来的“可谓无毫发恨,何曾犯斧凿痕”,则展示了砚台的完美无瑕。诗人用“毫发恨”来表达对砚台的完美追求,形象地说明了砚台从未被粗糙的工具所伤害,象征着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文人理想的向往,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嘘呵肌理泉润:以“嘘呵”开头,表现出诗人的轻叹与喜爱,接着描绘砚台的细腻纹理像泉水一样滋润。
  2. 拊摩德性玉温:将砚台比作温润的玉,强调其高贵与质感。
  3. 可谓无毫发恨:强调砚台完美无瑕,没有一丝怨恨或遗憾。
  4. 何曾犯斧凿痕:质疑砚台的完美,说明其从未受到粗糙工艺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玉”,增强了其美感与价值。
  • 对仗:如“嘘呵肌理泉润”与“拊摩德性玉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砚台这种文人雅物的珍视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完美与细腻的追求,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台:象征文人风雅、文化传承。
  • 泉水:象征清新与润泽,暗示知识的滋养。
  • :象征高贵与纯洁,强调砚台的珍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砚台与什么相比,被形容为温润? A. 碧水
    B. 玉
    C. 石头
    D. 木头

  2. 诗中“毫发恨”意指: A. 有一点怨恨
    B. 完全没有怨恨
    C. 恨的很深
    D. 有些遗憾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人雅趣
    C. 爱情
    D. 生活琐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细节与质感的描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整体氛围的营造。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易允升画像赞 回望峡山二首 赵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路口回望方山 饯赵子直制置阁学侍郎出帅益州,分"未到五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首 观棋感兴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腴亭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序常 雕虫小巧 丶字旁的字 心如刀刺 矛字旁的字 鼷鼠食牛 鸟字旁的字 旦暮入地 齒字旁的字 奸狡 百无一失 软叽咯托 酤酿 包含易的成语 鸦雀无声 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