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寓事

《寓事》

时间: 2025-05-03 21:45:35

诗句

饱鹜避弓横渚,惊鳞透网平波。

一段春光摇曳,几双静眼摩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35

原文展示:

饱鹜避弓横渚,惊鳞透网平波。一段春光摇曳,几双静眼摩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的景象:丰盈的水鸟在横跨于沙洲的弓形网下躲避,惊动的鱼儿在网下的平波中游动。一片春光在水面上摇曳,几双静静的眼睛在细细观察着这一切。

注释:

  • 饱鹜:饱满的水鸟,指的是水边的鸟类,通常是指野鸭等。
  • 避弓:躲避弓形的捕网。
  • 横渚:横亘的沙洲。
  • 惊鳞:惊动了鱼儿的鳞片,形容鱼儿因惊吓而快速游动。
  • 透网:从网的间隙中游过。
  • 平波:平静的水波。
  • 摩挲:轻轻地抚摸或观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水鸟”、“鱼儿”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070-1130),字子渊,号澹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生活在南宋初年,经历了动荡的历史时期,诗歌常以自然景观和人世情感为题材,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春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寓事》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水边景致。诗的开头“饱鹜避弓横渚”,展现了水边生物的生动状态,水鸟因捕捉的威胁而躲避,生动而形象。接着“惊鳞透网平波”则通过鱼儿的迅速游动,传达出一种紧张感和生命的活力。

第三句“一段春光摇曳”,则引入了春天的自然美,婉约而富有诗意,仿佛春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带来生机和希望。最后一句“几双静眼摩挲”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观察,诗人似乎在静静地享受这份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展示了春日的温柔与美丽,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饱鹜避弓横渚”:描写水鸟在沙洲上悠闲栖息,因捕猎的威胁而躲避,展现自然界生存的紧迫感。
  • 第二联:“惊鳞透网平波”:鱼儿因惊吓而迅速游动,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第三联:“一段春光摇曳”:春天的光影在水面轻轻晃动,生动而富有活力。
  • 第四联:“几双静眼摩挲”:静静观察的眼睛,传达出一种沉静与思考的状态,呼应了前面的生动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饱鹜”、“惊鳞”等形象,生动地描绘自然的状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水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与珍视,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好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鱼儿:代表灵动与变化,生命的敏感与脆弱。
  • 春光:象征希望与生机,春天的美好。
  • 静眼:象征观察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饱鹜”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鱼
    b) 水鸟
    c) 虫

  2. “惊鳞透网平波”中,哪个词描述了鱼的状态? a) 惊
    b) 鳞
    c) 波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战争与冲突
    b) 自然与生命
    c)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b) 水鸟
  2. a) 惊
  3. b) 自然与生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但更注重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表达。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宁静的氛围,与洪咨夔的作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腰束素 捣练子·斟别酒 捣练子 新燕 捣练子 捣练子·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丁卯秋日重过南屏故居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雷解 老妪能解 皮字旁的字 改天换地 包含宏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份内 使料所及 借贼兵,赍盗粮 辞尊居卑 高字旁的字 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寸地尺天 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冲斥 包含余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颈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