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5:59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 洪咨夔
治国宜将治圃看,
垦除容易整齐难。
沼泉莫放源头浊,
种竹先教地步宽。
治国就像管理园圃一样,
开垦土地容易,但整齐有序却很难。
池沼泉水不应让源头变得浑浊,
种植竹子之前要先教导土地宽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通过园圃的管理比喻国家治理,强调治理的细致与长远规划,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子夔,号孟阳,宋代人,著有诗文,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在诗中常用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比喻表达对治理国家的深刻思考,关注治国与管理园圃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运用了园圃的管理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治理国家的复杂性。首句“治国宜将治圃看”,将治国与管理园圃相提并论,提出了相似的原则:要有耐心和细致的管理。接下来的“垦除容易整齐难”,则指出了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强调了开垦土地虽然简单,但要使其整齐有序却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智慧。
“沼泉莫放源头浊”一句,则进一步延伸了治理的主题,提醒治理者要注意源头问题,不能让基础变得浑浊,否则后续的治理将会更加困难。而最后一句“种竹先教地步宽”,则在强调治理时要有远见,种植竹子需要考虑到土地的宽广,暗示治理国家也需有长远的规划与准备。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治理国家的道理通俗易懂,彰显了作者对社会治理的深思熟虑和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难点,强调了细致管理和长远规划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A. 种花需要阳光
B. 治国需有耐心
C.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 读书能开阔眼界
“垦除容易整齐难”中的“整齐”指的是什么?
A. 形状
B. 秩序和管理
C. 美观
D. 大小
诗中提到的“竹”象征什么?
A. 坚韧与繁荣
B. 贫穷
C. 枯萎
D. 短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洪咨夔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治理过程的细致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社会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