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0:33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 其三
饿喙偏生事,空言不疗饥。
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
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
客来谈盗贼,相对各愁眉。
这首诗表达了在饥荒中,空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无奈。谁能知道丰年和歉年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当社会变化到极端时,人心也无处依靠。客人来访,只谈论盗贼,彼此都愁眉苦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特别是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诗人通过描绘饥荒中的人们的困境,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俊,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嘉熙年间,正值大旱之年,国家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饥荒的愤懑与深思。
这首诗以极为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首句“饿喙偏生事”直接点出饥荒带来的社会问题,表明在饥饿中,无论如何的空谈都无法填饱肚子,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愤怒。接着,诗人提到“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反思,更是对国家政局的深刻察觉,暗示着丰歉年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一句,表明在极端的社会变革中,民众失去了寄托与依靠,表现出一种无助与迷惘。而最后两句,客人谈盗贼,相对愁眉,既是对社会治安恶化的描绘,也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在悲观的基调中,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饥荒与社会动荡,表现出对民生困境的同情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无助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此诗中“空言不疗饥”意指什么?
“世变到极处”中“世变”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盗贼”主要反映了哪个问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