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13
与全州崇宁断臂和尚
作者: 陈瓘 〔宋代〕
少年得髓几人知,
想见当年断臂时。
此是湘山大知识,
衡门堪继会昌师。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年轻和尚的敬仰之情,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年轻时的艰辛经历,想必那时他断臂的情景令人感慨。这位和尚是湘山的高人,理应被后人铭记和继承他所教授的智慧。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表现禅意和哲理为主。他的诗歌风格简练,富有哲理性与思考性。
此诗写于与一位名叫崇宁的和尚相识之际,通过对这位和尚年轻时的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他智慧与经历的敬佩,显示出对禅宗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和尚的回忆,展现了对苦难经历的敬重和对智慧的追求。开头两句“少年得髓几人知,想见当年断臂时”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和尚年轻时经历的深切思考。这里的“断臂”不仅是身体的缺陷,更象征着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和尚身份的强调,“此是湘山大知识,衡门堪继会昌师”。这不仅是对和尚智慧的赞美,更隐含了对后人继承其智慧的期望。湘山和衡门作为文化和智慧的象征,既体现了地理的特殊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示出一种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对和尚的怀念为主线,探讨了智慧与牺牲的关系,表达了对传承和继承的重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断臂”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湘山和衡门象征什么?
两首诗同样探讨了自然与人性、智慧与哲理的关系,展示了宋代诗人对生命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