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7:06
原文展示:
愁 徐夤 〔唐代〕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 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白话文翻译:
漫长的夜晚,我特别感觉到漏壶的声音迟缓,常常随着歌声,愁苦地皱起翠绿的眉头。 黄叶飘落,催促着砧杵敲打的日子,杜鹃的啼叫打破了我的梦境。 明妃离去时哭泣着流下千行泪,蔡琰归来时梳理着两鬓的白发。 四皓隐居山中,无法被招揽,无家可归的客人最易受到欺凌。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流离失所的深切感受,通过典故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诗中“夜长偏觉漏声迟”一句,以漏声的迟缓来象征时间的漫长和心情的沉重。“黄叶落催砧杵日”和“子规啼破梦魂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愁苦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抒发了对流离失所和无家可归的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和流离失所的深切感受,通过对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夜长偏觉漏声迟”中的“漏声”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漏壶滴水的声音 C. 歌声 D. 风声
诗中“明妃去泣千行泪”中的“明妃”指的是谁? A. 王昭君 B. 蔡文姬 C. 杨玉环 D. 貂蝉
诗中“蔡琰归梳两鬓丝”中的“蔡琰”是谁? A. 王昭君 B. 蔡文姬 C. 杨玉环 D. 貂蝉
诗中“四皓入山招不得”中的“四皓”指的是谁? A. 商山四皓 B. 四位将军 C. 四位文人 D. 四位隐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