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1:00
原文展示:
寺中偶题 徐夤 〔唐代〕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 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 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
白话文翻译:
听着金仙的教诲,眉宇间显露出智慧的光芒,每次来此都能解脱尘世的烦恼。 仙鹤栖息在云端,显得格外高贵,僧人倚靠在松树门旁,才显得格外高洁。 名利之心已被烧尽,心中的火焰熄灭,岁月在鬓边留下了霜雪的痕迹。 月亮还未升起,太阳仍在天际,我再次登上高楼,远眺汹涌的海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超然物外为主。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寺庙时,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寺庙时,受到寺中宁静氛围和高僧教诲的启发,从而创作了这首表达超脱尘世、向往高洁境界的诗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寺中的宁静氛围和高僧的教诲,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诗中“听话金仙眉相毫”一句,以金仙的智慧光芒象征高僧的教诲,使诗人得以解脱尘世的烦恼。“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描绘了高洁的隐士和僧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最后两句“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通过描绘寺中的宁静氛围和高僧的教诲,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高洁境界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听话金仙眉相毫”中的“金仙”指的是什么? A. 佛教中的佛或菩萨 B. 道教中的神仙 C. 诗人自己 D. 寺中的佛像
诗中“鹤栖云路看方贵”中的“鹤”象征什么? A. 高洁的隐士或仙人 B. 普通的鸟类 C. 寺中的动物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名利罢烧心内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名利的超脱 C. 对名利的无奈 D. 对名利的憎恶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