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8: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8:18:36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
作者: 杨基 〔明代〕
十里烟光湿翠苕,
二分春色到花朝。
无人快击华奴鼓,
有伴同吹弄玉箫。
遍地锦围歌处席,
满身珠压舞时腰。
莫嗔老子疏狂甚,
曾醉扬州廿四桥。
在春日的山西,阳光照耀着翠绿的苕草,
二分的春色映照在花朝的时节。
没有人来快意地击打华奴鼓,
有伴侣同我吹奏玉箫。
遍地都是华丽的锦缎,歌声四起,席地而坐,
身上满是珠宝,舞动着纤腰。
不要怪我如此疏狂,
曾经在扬州的二十四桥醉酒忘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精通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山西的春光明媚,诗人寄送给王允原知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春日欢愉的心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闲适氛围和个人情感的释放。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欢乐情感。开头两句用“十里烟光”和“二分春色”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生动地展现了山西春日的迷人景色。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乐曲的渴望,虽然无人击鼓,却有伴侣相伴吹箫,表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氛围,传达了友谊的温暖。
后四句则通过“遍地锦围”和“满身珠压”营造出一种繁华的宴席场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舞蹈、享乐,生动展现了春日的欢快与缤纷。在最后,诗人以“莫嗔老子疏狂甚”自嘲,流露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过往欢乐的怀念与对当下疏狂生活的肯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洒脱态度。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景色和热闹的场面,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明代
C. 宋代
诗中提到的“扬州二十四桥”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战争的悲壮
C. 自然的景色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忧郁
B. 疏狂
C. 谨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