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6:31
沁园春·衮绣堂前
作者:佚名 〔宋代〕
衮绣堂前,福星开度,寿星入垣。
有建隆臣普,上天宰辅,绍兴臣鼎,平地神仙。
入秉钧衡,出分藩屏,托住东南半壁天。
年来好,甚烽消万里,尘静三边。
紫宸几度传宣。刚不肯归班押讲筵。
纵云台勋业,已登盟府,金城筹策,犹念中原。
好袖山河,更扶日月,色正三台第一躔。
王韩去,愿齐休社稷,於万斯年。
在衮绣堂前,福星照耀,寿星驻足。
有建隆时期的臣子普,作为上天的宰辅,绍兴时期的臣子鼎,宛如平地上的神仙。
进入朝堂就能秉持公正,出去则能分割权力,支撑起东南半壁的天空。
今年的局势很好,战火已经熄灭万里之外,三边的尘埃也静止了。
紫宸殿几度传达圣旨,刚才不肯回归班级讲学的地方。
纵然云台上的功业,已登上盟府,金城的谋划,仍然挂念中原。
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山河,扶持日月,显现出三台的第一位置。
王韩二人去世,愿能齐心协力保卫社稷,直到万年长久。
这首词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的作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均有极大发展。
这首诗作成于政治安定、民心向上的时期,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诗中通过对宇宙、历史、江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与期望。
《沁园春·衮绣堂前》是一首气势雄伟的词作,通过对国家政治、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开篇便以“福星”、“寿星”这样的吉祥意象,营造出一种喜庆和祥和的氛围,暗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接着,作者提及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如建隆时期的臣子普和绍兴时期的臣子鼎,赋予他们神仙般的地位,体现出对贤君良臣的崇敬。
全诗在描写中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提到“入秉钧衡,出分藩屏”,表现出理想的治理应是公正而有效的,不仅要治理好内部事务,还要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赞美,尤其是“烽消万里,尘静三边”,这不仅是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对现今局势的肯定。
在结尾部分,提到王安石与韩琦的离世,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责任感,期望他们的精神能够继续激励后人。整首词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思熟虑。
衮绣堂前,福星开度,寿星入垣。
有建隆臣普,上天宰辅,绍兴臣鼎,平地神仙。
入秉钧衡,出分藩屏,托住东南半壁天。
年来好,甚烽消万里,尘静三边。
紫宸几度传宣。刚不肯归班押讲筵。
纵云台勋业,已登盟府,金城筹策,犹念中原。
好袖山河,更扶日月,色正三台第一躔。
王韩去,愿齐休社稷,於万斯年。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祝愿和对历史贤人的追思,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衮绣堂前”指的是什么地方?
A. 皇宫
B. 学校
C. 农田
D. 市场
“烽消万里,尘静三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战争激烈
B. 和平安定
C. 天气恶劣
D. 人民苦难
诗中提到的“王韩”是谁?
A. 两位历史人物
B. 两位诗人
C. 两位将军
D. 两位商人